驢行暢想曲_041 詩歌沙龍緣起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川渚屢徑複,乘流玩迴轉。

這一下,激起了群員們的詩情,群裡炸開了鍋。很多人站出來,主動地迴應:

采秀辭五嶽,攀岩曆萬重。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鳳吹我時來,雲車爾當整。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回溪十六度,碧嶂儘晴空。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高人點評:景、鴨、雪、拉、與、約均出律;從作者利用的韻部是:上聲,四紙五尾八薺十賄(半)為去聲,四寘五未八霽九泰(半)十一隊(半)通用以下不通用:縷韻部失粘。本字屬麌韻聚,韻部失粘。本字分屬遇麌韻寂,韻部失粘,本字分屬陌錫韻。

請看以下二位詩詞的同題合奏:

為了活潑QQ群氛圍,帶來新的氣象,凝集群心,躲避舊的談天群成規,王一夫不竭試著用一種新的情勢和內容——詩歌,以這類大師都喜聞樂見,或都會說幾句打油詩的情勢,開端了一段群談天的新奇之旅。

江上人(16050170xx) 21:50:39 轉而隆冬,莽莽山間林,層層疊翠。

歎觀佳期無多日,千山楓林,萬頃果園,秋染霜葉,俯瞰人間。

但甚麼樣的文明或文明活動才合適泛博的戶外人群呢?思前想後,不得其解。

試想,戶外活動能夠追溯至太古。古聖賢及墨客無不是“戶外活動”愛好者和前驅。

王一夫思來想去,以為協會不該該隻在活動時才呈現在人們的視野,而應住在人們的內心,讓人們不時想起。闡發來看,戶外活動及群裡冇有文明內涵,很多事情,拚來拚去,拚到最後拚的都是文明。正如中華不滅恰是中漢文明不間斷地傳承。以是我們戶外活動不引入文明,不初創本身奇特的文明色采,將走不遠。這恰是破解戶外活動瓶頸的體例之一。

情用賞為美,事昧竟誰辨。

孔子,春秋期間,孔子帶領他的門生們周遊各國,孔子故有此“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又雲:“淺者風行,深者不測如智;其赴有仞之穀不疑,如勇;不清以入鮮潔以出如善化;至量必平,其百折必東快意。”詩與遠方、高山,相得益彰。

平平仄(韻),平平仄(韻),仄平平仄平平仄(韻)。平平仄(韻),平平仄(韻),中平平仄,仄平平仄(韻)。仄(韻),〖仄(韻)〗,〖仄(韻)〗。

戶外活動愛好者,是“走”“登”“爬”“攀”人生境地的一群人,是尋求向上向高靈魂餬口的人。

應是好景知幾時,十裡桃場,芊澤花地,夏有喬木,瞻仰天國;

《漁家傲•品德》——典範老表

朔上冬來風景異,寒江落鶩鬆鴨戲,漫霧凇花垂素縷,雪萬裡,薄雲映月江城麗。酒力微醺無睡意,烏拉岸邊與君聚,焰火騰騰驚夜寂,客已醉,相約月滿重相會!

小魚兒(2454476xx) 21:46:52 應是好景知幾時,十裡桃場,芊澤花地,夏有喬木,雅望天國。

高人點評:有、督、習、傑均出律;教乃多音字,觀此才采取教、效為去聲jiào,經驗,故而出破。韻部失粘。本字屬個韻梨,韻部失粘,本字分屬支齊韻詩意本好,卻不淋漓。

企石挹飛泉,攀林摘葉卷。

由那晚起,王一夫他們在協會群裡創辦了詩歌沙龍。一大群詩歌愛好者出現出來,有教員,有社會上愛好詩歌創作者,有喜好賞讀詩歌者,並一傳十地帶進群裡來參與詩歌會。動員了群內餬口的多樣化,群更活潑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