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三國_第二百一十三章 各懷鬼胎 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在袁紹麾下,也有幾個有先見之明的謀士,建議袁紹立即出兵,將劉協接到冀州來,而後以劉協的名義公佈號令,號令天下諸侯。這一發起,和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不謀而合。但是剛愎自用的袁紹,卻底子冇有這個籌算,他的定見,更偏向於部下大多數文武官員的發起,那就是對劉協不睬不睬,任其自生自滅。

沉默了很久,白麪短鬚之人方纔開口降落的說道:“不明、翼德,現在戰事吃緊,我等就此分開,實在是不仁不義。可我劉備乃是漢室宗親,眼下天子陷於囹圄,劉備豈能坐視?我意已決,率本部五百精兵前去長安,迎駕天子!哪怕是與民賊玉石俱焚,亦在所不吝!”

而袁紹現在的設法,卻又和馬超、曹操各不不異。

管亥和張飛聽到劉備的話以後,立即齊聲答道:“統統但憑大哥叮嚀,吾二人刀山火海,誓死不離!”

在這儘是思唸的低語中,這個少年將軍垂垂地墮入了追思當中,往昔的一幕一幕,彷彿在他的麵前一一閃現,令他沉浸此中難以自拔。全部營帳內溫馨了下來,唯有帳內的燭火在隨風搖擺著,忽明忽暗的燭火,將這個白袍少年將軍身後的一麵戰旗照亮,上麵繡著一個篆體的“趙”字……

但是公孫瓚還是悄悄的派出了使者,帶著他親筆所寫的手劄前去關中尋覓馬超。公孫瓚此舉,一來是為馬超助勢,並表白本身不能前去助陣的苦處;二來,也是向馬超求援,但願馬超能夠在撤除董卓以後,看在馬家先祖馬融的麵子上,調派兵馬來挽救幽州的困局。

固然麾下的田豐、沮授等有識之士苦苦勸諫,可袁紹終究還是反對了他們的發起,決定按兵不動,靜觀其變。袁紹的這個決定,令田豐、沮授等人扼腕感喟不已,卻也是無可何如,畢竟,袁紹纔是他們的主君,他們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袁紹錯失如許一個稱霸天下的機遇。

在公孫瓚的大本營中,另有兩個處所,有人在為馬超進兵長安之事,各懷分歧的表情。

在曹操和麾下四大謀士,製定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略目標之際,遠在冀州的袁紹也獲得了馬超進兵長安的動靜。

現在機遇來了!馬超進兵長安,董卓應對不暇,大漢天子劉協公佈密詔,意欲逃離董卓的魔爪,這對於劉備來講,但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翻身機遇,如果能及時趕到疆場,在劉協逃離長安的過程中,立下護駕之功,還愁今後每日為寄人籬下而憂愁嗎?隻要有了公道合法的身份,能獲得劉協親口承認的皇室職位,稱劉備一聲“皇叔”,這對劉備而言,但是有著訴說不儘的好處的,說是名利雙收也毫不為過!

另一個處所,在燭火的跳動中,三個麵龐各彆的男人圍坐在一起,左邊紅臉的大漢和右邊黑臉的大漢,目光都落在中間阿誰白麪短鬚的人臉上,三人之間,彷彿正在做著甚麼嚴峻的決定,但是很明顯,終究拿主張的,是中間阿誰白麪短鬚之人。

冀州地大物博,人丁浩繁,乃是天下各州中絕對數一數二的大州,在亂世當中,冀州就是成績霸業的根底地點,袁紹內心很清楚這一點,他對冀州,有著遠超凡人的看重和依靠,不然也不會投一石二鳥之計,鼓勵公孫瓚進兵冀州,待韓馥膽怯之際,袁紹本身趁機兵不血刃的奪下冀州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