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三國_第三百三十九章 偷天換日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現在袁紹還處於正值頂峰的春秋,可如果他大哥力弱或者一病嗚呼以後,他那幾個被他嬌慣壞了的兒子,是不是會讓悲慘的汗青重演呢?袁紹可並冇有想那麼多,以他的聰明,也想不到那麼長遠。

顏良清楚袁紹對公孫瓚的顧忌和正視程度,不敢怠慢,倉猝答道:“回稟主公,遵循公孫瓚所部降兵所說,的確如此,不過大火方熄,末將還未上去查抄。”

跟著袁紹的行動,劍身上附著的肮臟之物很快被他清理潔淨,如同一泓秋水的劍刃顯得更加的敞亮了,在劍身的正中間處,袁紹清楚看到了用篆體刻著的兩個字:思召!

名劍思召,與漢高祖劉邦的赤霄、馬超的巨闕一樣,位列十大名劍之一,天下聞名,乃是可遇不成求的寶貝。

在高台正中心的一塊空位上,躺著一具已經燒焦的屍身,臉孔全非到已經冇法辯白了。這具屍身身上是被燒壞的鎧甲,從散落的甲葉來看,這副鎧甲的做工非常精美,用料也極其講求,倒很像是公孫瓚常日裡所穿的鎧甲。

相對冀州來講,袁紹在幷州的權勢還是要弱上一些的。

“那便一起上去吧,吾倒是想看看,自焚後的公孫瓚,是個甚麼模樣!”袁紹戲謔的說了一句,然後翻身躍上馬車,按劍向台階上走去。

從他這個小行動便能夠看出,對於公孫瓚,袁紹倒是是很顧忌的,哪怕是一場大火以後,袁紹仍然更加謹慎。

作為袁紹的哼哈二將,顏良和文醜倉猝一左一右跟了上去,緊緊保護在袁紹的兩側。他們二人的行動,令袁紹非常對勁。

天氣大亮,萬物復甦。

等高台之上的濃煙垂垂變淡,袁紹纔在傘蓋的遮擋下,來到了高台之下。

其他的將校、謀士也不敢掉隊,倉猝亦步亦趨的跟著袁紹,一起向高台之上走去。

總而言之,比擬冀州,幷州明顯更輕易讓公孫瓚他們逃出去,以是神機營密探們毫不躊躇的便挑選了這條路。

袁紹見到這把劍,心中一陣衝動,趕緊快步上前,在身邊侍從的身上暗裡一塊披風,細心的對著地上那柄劍擦拭起來。

袁紹其人,大要上正視人才,舉賢不避親,可實際上,被他視為親信之人的,都和他有親眷的乾係。比擬外人,袁紹還是覺的本身的親人更靠譜一些,以是高乾才氣坐上幷州牧之位,袁紹的幾個兒子,除了最小的兩個兒子尚且年幼以外,也都是身居要職。

袁紹的這類設法,和當初大漢的建國天子劉邦非常附近。以為血緣乾係是這個天下上最堅固的一種乾係,但是他卻渾然冇有想到,在劉邦身後,被劉邦封王的幾個兒子爭相奪權,誰都想坐倒大漢天子的龍椅上蕭灑一番,激發了汗青上聞名的“八王之亂。”

對於他們的挑選,公孫瓚內心中也是承認的,不然的話,他早就開口反對了。

對於這把劍,袁紹但是垂涎已久了,更曉得公孫瓚對這把劍的正視,現在既然見到思召件溫馨的安排於此,那申明,中間這具被燒焦的屍身,必定便是公孫瓚無疑!

直到這個時候,易都城中的大火方纔垂垂燃燒,可見公孫瓚之前為了自焚,籌辦了多少的易燃之物了。

心中的孔殷,令袁紹有些衝動地問向身邊的顏良:“汝說公孫瓚那莽夫是在高台之上自焚的,可曾查證了嗎?”

冇錯!這就是公孫瓚的佩劍!這把劍,公孫瓚但是從不離身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