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除了諸葛亮率領的這支萬人軍隊,人手一把諸葛連弩外,其他的義勇軍軍隊中,亦有設備,均勻每五千義勇軍中,便具有五十張諸葛連弩。諸葛連弩的列裝,讓義勇軍在長途作戰的時候,戰役力直接晉升了一個層次。
馬超也想開了,他對諸葛亮的庇護,能夠有些過分了,有點培養溫室裡的花朵的意義了。後代不是有句名言麼,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也該是時候讓諸葛亮去獨當一麵了。馬超信賴,顛末威州斬殺夏侯淵、擊退李通一戰後,諸葛亮也已經有這個才氣了。
諸葛亮也清楚的認知到了這一點,以是主意向馬超請纓,要率兵前去漢中,以少量兵力管束劉備,乘機而動。
更可駭的是,這支步兵,並不以近身戰役見長。他們真正短長之處,是在快速的奔馳中,精準的操控弩箭,以矯捷的法度,對仇敵停止長途射殺。
但是情勢所迫,漢中之地不容有失,馬超冇法坐視劉備持續攻城略地。
當初在威州,諸葛亮從北宮伯玉手中借了八千兵馬,憑著這八千悍卒,諸葛亮足足抵擋了夏侯淵十五萬雄師數日之久。
諸葛連弩這類兵器,一弩十矢,能夠單點發射,也能夠一次性射出十根弩箭,屬於相稱初級、先進的一種單兵作戰兵器。就連馬超看到以後,亦是大加誇獎,讓諸葛亮與韓暨、鄭渾、馬鈞他們停止改進以後,停止批量的出產。
這一萬悍卒,滿是步兵。在一年之前,他們的戰役力比起淺顯的義勇軍不過是稍強一線罷了。一年以後,他們顛末馬超的親身調教、諸葛亮的戰術灌輸以後,戰役力有了翻倍的增加,即使比不上步兵精銳破軍陣,也要比淺顯的義勇軍高出兩個水準不止了。
更甚者,為了包管尖端的戰役力,把奔雷騎和破軍陣兩支精銳彌補滿編,馬超在義勇軍中抽掉了一批精兵,彌補了兩支精銳的戰損。這就導致淺顯義勇軍的戰役力,直接地被拉下了一個台階,哪怕顛末端一年時候的艱苦練習,還是需求大量的時候停止磨礪。
在馬超的眼中,賈詡是現在的國之柱石,而諸葛亮和周瑜,便是將來的國之利刃。平心而論,馬超是不肯讓諸葛亮等閒去涉險的。畢竟馬超現在能變更的兵馬並未幾,滿打滿算隻要三萬擺佈,以三萬的兵力,在張魯的十五萬雄師和劉備的二十萬雄師中,夾縫中尋求勝機,連馬超都冇這個掌控。
北方大戰後,不止曹操損兵折將,馬超這邊的喪失,也是很嚴峻的。短短一年的時候,還不敷以讓義勇軍規複到當初的頂峰狀況。
劉備出兵漢中的動靜,天然瞞不過無孔不入的神機營密探。
這支軍隊,說是步兵,實則乃是步弓手加輕甲步兵的融會體,憑著諸葛亮為他們量身打造的諸葛連弩,在疆場上的感化,絕對不容小覷。
馬超則是留在長安,持續整合兵馬,等雄師完整以後,馬上出發去和諸葛亮彙合。隻是在雄師趕到之前,諸葛亮是冇有任何援兵的,隻要手中的三萬前鋒軍可用。
要曉得,新兵的招募輕易,把新兵練習成可堪一用的老兵,很難。一年的療攝生息,遠遠不能讓新插手的兵源變成鐵血老兵。
在用兵捉襟見肘之際,諸葛亮倒是給了馬超一個欣喜。
考慮再三後,馬超還是承諾了諸葛亮的要求。指派諸葛亮為主將,以沉穩的徐晃、勇猛的張遼為副將,以多謀的司馬芝、擅斷的賈逵為參軍,起兵三萬為前鋒,先一步趕往漢中與雍涼的邊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