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後裔_第一章 《茅山圖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寫攻訐性的文章,是要有理有據的,這也是革委會的要求,你說這東西是壞的,必須申明後果結果,壞在那裡,為甚麼壞,給大眾帶來了甚麼壞處,甚麼樣的東西不壞如此。如果是攻訐《聊齋》這類的神化傳說,倒還好寫,但麵前這本書,看似對人冇甚麼壞處,最多說這本書所寫的是假的哄人的,但棍騙和毒害完整就是兩個觀點,寫成棍騙必定交不了差,革委會獨一的要求,就是要把這類東西描述成毒害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大毒瘤,但在張國忠看來這類說法壓根就無從談起啊,書裡又冇寫用活人去祭奠或者殺人放火,最多是讓人把房簷下的土沖水喝了,莫非這就禍害了中華民族伍千年嗎?一想到這,張國忠便一籌莫展。

兩個禮拜疇昔了,張國忠始終在翻看這本《茅山圖誌》,希冀從中找出點馬腳來,但書中內容看似不著邊沿,但實際讀起來卻環環相扣無懈可擊。此時張國忠的爺爺顫顫巍巍的從閣樓高低來了,“孩子啊,那書上寫的都是真的,不信你就找小我嚐嚐。”“你這個無產階層的叛徒,我跟你冇有乾係!不要滋擾我的反動事情!”

張國忠是其中專教員,本來在這黌舍上學,厥後因為成績好,留校當教員了,彆藐視中專,阿誰年代,考上中專可比現在考清華大學難度大的多,*之前,考不上中專的人,纔去上高中,一向到鼎新開放中期都是如此,當時的中專畢業生,絕對算得上真材實料的知識分子。

1967年12月,前所未有的暖流囊括著這座向來被看作天子流派的都會,中華大地正在經曆著史無前例的大難,*的風暴在這一年達到了顛峰,乃至涉及到了香港,已經初露端倪的上山下鄉風攪得到處民氣慌慌。比擬起鄉村,都會餬口還是相稱優勝的,每月糧油多少有點保障,雖說吃不飽,但畢竟比鄉間的白薯麵強的多,度荒(1959年-1961年,涉及天下的三年天然災害,官方又稱“度荒”)的暗影在人們心頭的烙印實在太深了。

自從爺爺被扣上叛徒的帽子,張國忠家裡就跟當代被抄家的大臣冇甚麼辨彆,先是父親在廠裡被批鬥然後辭退,後是本身入團受阻,本身家的玻璃也被內裡人砸了,最後還是一家子人含著眼淚跟爺爺簽了斷絕乾係劃清邊界的字據,才勉強息事寧人。從而後張國忠的爺爺隻能一小我住在四周漏風的閣樓裡,一家人固然心疼,但也冇體例,張家和幾個鄰居混住在當初意大利租借地的一個木質洋樓裡,他們的一舉一動鄰居都看著呢,除了半夜偷偷給爺爺塞一條棉褥子,隻要白日略微做出點密切的行動,都麵對被鄰居告發的傷害。…。

作為校革委會的書記員,張國忠比來滿麵笑容,因為革委會交給他了一個非常不靠譜的任務,就是寫一篇攻訐封建科學的文章。

對於畢業時語文近乎滿分的張國忠而言,一篇攻訐文章的確是信手捏來,小到校長書記、大到二戰名將,隻要到了張國忠筆下,絕對就成了無藥可救的人渣。但是對於麵前這本從校黨委書記家抄出的清末版《茅山圖誌》卻實在無從下筆。

“我如何能夠是叛徒呢?我38歲入黨,天津束縛的時候我是校糾察隊的隊長,還抓過間諜,立了功,我檔案上都有,你們說的都是誣告!”說這些話時,魏書記的老婆目光板滯卻語氣狠惡,全部屋子裡充滿了奇特的氛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