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溫雅_第四十七章 赴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他對上低著頭的柳婧那一頭烏髮,過了一會,才聲音輕而冷地獨自問道:“你來這裡做甚麼?”

她這“雜學”兩字一出,饒是這裡的人都是大有涵養之人,也嗡嗡聲成片。

以是,這嗡嗡聲中,還很有點輕視之音。

而現在,那亭台裡,已坐了十數個儒生,儒生們的高談闊論聲遠遠傳來,混在這風聲水聲中,充滿了閒情逸緻。

那仆人領了一會後,停下腳步,他朝著柳婧行了一禮後,恭敬地說道:“我家大人說了,此處是文人騷人,孝子忠臣集會之所。我等廝仆不得靠前。小人隻能止步於此,前麵的路,還請柳家郎君本身疇昔了。”

柳婧實是前次被他調侃得體無完膚,已不敢與他直視。當下,她垂著眸,朝著顧呈便是深深一揖,低著頭朝他輕聲說道:“柳文景見過顧家郎君,多謝顧郎援手之情。”

她想,他派人奉上那請貼,她是欠了他情的,隻是她實在冇法忍耐他的冷言冷語,不敢上門伸謝,這般偶爾趕上了,是應當行一禮的。

柳婧曉得這些人的迷惑,當下,她上前一步,朝著那問話的儒生深深一揖後,清雅地說道:“文景所舉之業,雜學也。”

C

倒真真是山川如畫,他如畫中人。

當下,柳婧垂眸含笑,神情溫文爾雅,卻吐詞清冽地說道:“文景自小有過目不忘之能…………”一句話令得四下再無聲氣後,她悄悄地說道:“家父怕我華侈才乾,便廣收百家之書,讓文景雖不能專精於一門,卻也可多識博聞……剛纔這位君子問我才氣,好叫君子得知,文景治《易經》,通星相,善於算術,曉得陰陽五行,懂樂律,會歌賦。”

她答覆完這句話後,便是一陣沉寂。

望川亭是吳郡一景。這亭子一麵朝著太湖,一麵倒是茫茫山脈,那山脈起伏如龍,雲霧纏繞,一眼望去讓民氣中一清。而太湖煙波浩大,波浪在陽光下泛著銀光,也是一望便讓民氣服。

在如許的美景中,建一座九曲迴廊般的木橋,橋中有大小五個亭子,共同構成瞭望川亭的盛名。

柳婧自是聽出了世人的輕視。

不知不覺中,幾個儒生交頭接耳地群情起來,“此子何人?”“我未曾見過。”“莫非是個未曾遊過學的?”

這時候,便是倨坐在眾儒生當中的幾個戴著高冠的中年人,也轉頭瞟了柳婧一眼。

亭台處,眾儒生正在斯文地談笑著,柳婧到來時,很有一些人回過甚看來――她的行動輕而文雅,於不疾不徐中透著一種韻律,彷彿來者是精通樂藝之人,更彷彿來人從小便受著極好的教養,舉手投足間,都極有講究。

那儒生會心,當下站了起來。朝著柳婧施了一禮後,這儒生嚴厲地說道:“敢問柳兄所舉何業?”儒生乾脆利落地問出這話,令得四下一靜後,又慢條斯理地解釋道:“其間之人,都是人間有才名之人,我等卻從不知柳兄名諱,不知柳兄有何出眾之處。”

柳婧先是‘啊?’了一聲,轉眼她老誠懇實地回道:“我那簫破了,想修一修……”

柳婧點了點頭,朝他還了一禮後,整了整衣冠,提步朝前走去。

援手之情?甚麼援手之情?陽子遠雙眼一亮,更獵奇了。

群情聲中,坐在中間的此中一個官員雙眼一眯,他撫著長鬚,朝著一個儒生瞟了一眼。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