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西味甘性平,補中益氣,這些日子大哥學業辛苦,多用一點兒,對身子有好處。”
正清算質料,一昂首,瞥見擱在書架上,裝訂精美的《天工開物》,顧婉內心一動,忍不住伸脫手去,摩挲了一下棗紅色的牛皮紙封麵。
就連涯州沐家,固然開端招募私兵,可現在也隻是想要抗擊蠻族劫奪,庇護沐家的基業,給涯州百姓帶來一個承平,底子還冇有想過兵變。
顧家大郎到底是這個期間最傳統的文人,固然因為幼年時便喪母,喪母,情麵油滑還是曉得很多,不至於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可在他的心目中,隻要讀書,拜得大名士為師,才氣獲得保舉,入朝為官,出人頭地,重振家聲。
“……記得集賢館彷彿正在建藏書樓?還是七公子主持的……”思慮半晌,顧婉感覺,老天眷顧,讓她重來這一回,力所能及的事兒,最好還是做一做,她現在,對所謂的因果報應,到真有三分信賴,也想做做功德,給本身和顧、劉兩家,積些福報。
前朝比年戰禍,又讓之前的冊本喪失慘痛,世家大族敝帚自珍,就是有藏書,也等閒不肯給人看,七公子廣納冊本,在集賢館建藏書樓,供應集賢館的學子們瀏覽,也是吸引學子進入集賢館的利器,不如,自家也進獻一批冊本?或者乾脆和七公子籌議,結合來建這座藏書樓,恰好也給大哥博取名聲……
今兒新得了地,顧安然心下歡暢,時不時給妹子夾菜,嘮嘮叨叨地說甚麼時候雇人開荒,甚麼時候去尋耕戶,因為是荒地,租子到該減一些,頭兩年最好能免租,歸正家裡一時半刻的也不等著地裡的米糧下鍋。
這幾樣雖非劉燕嫁奩裡的珍品,卻也是顧婉這些年淘換到的好東西,很較著是名匠所製,打造的極其邃密,可謂巧奪天工,一共賣了足足六百三十點兒積分,若換算成金銀,充足把這些東西再打造上一萬套,還得加上大師級彆的手工費……
在豐朝,對於農業手產業還冇有體係的闡述,老百姓們也隻是被動地靠天用飯,種地全憑經曆,不種上十幾年,底子服侍不好莊稼,就是如許,種出來的地,交了租子以後,剩下的都難以飽腹,如果把《農政全書》,《天工開物》裡的知識拿出來,讓更多人曉得,不知能不能改良老百姓們的餬口?
“我一個小女子,天下大事還是少操心,不過,本身的地,要好好種纔是……看來,是得讓王叔幫手,挑些熟諳字的耕戶了。”顧婉咕噥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