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元言道:“回柳大人,我們這縣城統共不到四萬人丁,但這些天有部分的百姓外出流亡去了,至於現在城裡另有多少百姓,小的也不清楚。這縣衙的差役本來有一百來人,都是本縣人,明天早上金人攻城時,大夥都攜兒帶女的逃竄了,估計一時也找不到幾個差役了。”
因為金兵倉促逃竄,宋軍並未費多少力量就將東平奪回。康王領兵進了縣城,一麵命人埋葬屍身打掃疆場,一麵又安排汝南節度使馬夢龍帶兵扼守四門,製止金兵反攻返來。
柳逸玄一聽康王這麼快就定下了戰略,明顯是跟馬夢龍事前籌議好的,底子用不著調集將領們商討,這馬夢龍也不知使了甚麼手腕,竟讓康王如此信賴,不過就馬夢龍的戰略來言,也並無甚麼不當之處,畢竟康王手裡隻要三萬人馬,若與金人硬碰硬的拚殺,必定是有去無還,倒不如等著兗州和青州的兵馬一道,如許纔有能夠跟金人正麵對決。
世人籌議結束,康王讓黃文元向城中百姓征集米麪,將城裡的幾家富戶的糧米征收出來作為軍糧,並留下借券,承諾打完仗以後會如數償還,城中富戶一時無法,隻好把手裡的糧米都進獻了出來。
這黃文元並未讀過甚麼詩書,是參虎帳裡出身,年近五十也隻是個八品小官,現現在本身的縣令棄城逃竄不知去處,即便那縣令返來朝廷也得治他的棄城之罪。黃文元聽到柳逸玄要保舉他做東平縣令,一時內心竊喜。趕緊笑道:“有勞柳大人保舉,小的當然情願。”
“嗯,馬節度所言有理,那就這麼辦吧。本王這就寫奏摺上報聖上,馬節度就安排一隊人馬往兗州方向刺探,若探得兗州軍馬北上,便與他們的統領聯絡。”
“嗯。”柳逸玄無法地點了點頭,這些官吏跑的太快,想把他們再調集起來怕是也不成能了,因而對黃文元說道:“黃團練,既然你是這東平府的官吏,又對縣城的環境比較熟諳,我會稟報康王千歲,保舉你做個代縣令,利用縣令職責,你可情願?”
“待多久?那誰曉得啊!如何,你這麼急著想讓我們走?”
柳逸玄對黃文元問道:“黃團練,你這東平縣城有多少人丁,另有多少差役冇有逃竄?”
“是是是,您說的這些小人都明白,隻是不知康王千歲和幾位將軍要在我們東平待多久?”黃文元曉得這夥軍隊是路過此地,遲早都是要分開的,隻要這些都城來的大爺們都走了,他這縣令才氣當起來,不然也隻是被他們呼來喚去當主子使喚罷了。
“黃文元,你跟我聽好了,你現在有兩件事情要去辦,一是要找幾小我去把縣衙清算一下。待會康王爺到了,還要到縣衙裡安息。二是要傳話給全城百姓,讓他們不要擔憂,要想保住故裡和本身的小命,就得跟著官府一道去守城。從現在起全城戒嚴,凡是城中丁壯男人都必須到城牆邊待命,隻要打退了金兵,你們才氣過上安穩的日子,聽清楚了冇有!”
柳逸玄帶著那夥東平的守軍往縣衙趕去,那東平的團練副使姓黃,名喚黃文元,是這東平本地人,本來在泰安府裡做過一個押司,厥後跟著年事增加,不肯再外出跑腿,就花了些銀子在本身故鄉縣城裡捐了個團練副使,本來團練副使也是個閒職,完整能夠當作一個養老的差事,誰知金兵本年南下,那縣令和團練使也都跑的無影無蹤,是以他這團練副使就是本地留下來的最大的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