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文帝十歲即位,十五歲親政,從這今後,杜老爺子便不如何再去朝堂了。偶爾去一次,也是當木頭樁子裝聾作啞。
“萬歲,您說的是老臣哪個孫兒啊?”
看到杜老頭嚇得不輕,慶文帝和言悅色:“朕說的是杜愛卿的長房嫡孫杜天行啊,莫非杜愛卿膝下另有比他更超卓的孫兒嗎?”
杜老爺子便是把這個純真得不能再純真的來由,講給病榻之上的先帝聽的。先帝方纔聽完那些文臣們引證拒典的立儲奏摺,頭暈腦脹之下,又聽到杜老爺子的一番大實話,他霍然開暢。或許真如嶽國公所言,大成目前急需的是一名不會短折的天子。
彆看他長得五大三粗,可倒是個粗中有細的性子,不然也不會十五歲便甩脫那幫顧命大臣,順利親政。
嶽國公老當益壯,氣勢如虹,這口茶竟然超出幾步之遙,噴到慶文帝的書案之上!
一等爵嶽國公杜準年逾七旬,平生兵馬,三個嫡子卻都是以科舉入仕。大老爺杜子濤身為世子,眼下又已是工部左侍郎,官居三品;二老爺杜子浩是河間知府,正四品;三老爺杜子汶榜眼出身,詩詞文章甚得帝心,三十五歲便已是國子監祭酒。
杜老爺子當了一輩子木頭樁子,當然不想讓本身的子孫也如許,以是全部嶽國公府,除了他本身,其彆人全數是科舉入仕。
皇後無子,這五位皇子都非皇後所出。當時朝中一大幫人都力主已十五歲的大皇子秉承大統,隻要嶽國公杜準和一群武將推戴皇五子為帝。不為彆的,隻因這五皇子的生母崇高妃出身將門,也是位練家子。如許的母親生下的孩子定然也能身強力壯,不會像他爹那麼體弱多病,年紀悄悄就掛掉。
杜老爺子終究還是把一口茶噴了出來!
大成非軍功不成冊封,勳貴之家多是行伍出身,兒孫們也大多都是練武之人,這便少不了惹事生非,靠著祖蔭渡日的二世祖,如嶽國公這般,三個兒子個個是人中龍鳳國之棟梁的,在都城勳貴當中也隻要杜家一門。
“杜愛卿說得冇錯,朕所說之人恰是白身。”
彆覺得讓天子忘了就是好事,這總比讓天子整日記得你是他的大仇人更安然。
大成仿前朝之製,設親軍二十六衛,此中又以上十二衛居長,府軍前衛便是上十二衛之一。與其他二十五衛分歧,府軍前衛全數都是從小培養的帶刀保護。而小天子口中的府軍前衛批示使則是正三品!
身為天子身邊的帶刀保護統領,那自是前程一片光亮,杜老爺子不由心頭大喜,老子的孫子就是無能,小天子上趕著把三品官放到麵前,他都不承諾,還要讓他這個當祖父的出麵勸說。
雖說德高望重,可朝中那些禦史言官實在令人生厭,他是武將,眼下承平亂世冇有仗打,武將們去上朝也就是當木頭樁子,裝聾作啞,無話可說。是以,杜老爺子已有一陣子冇有去上朝了。
既然小天子開了金口,杜老爺子不敢不去,當木頭樁子固然彆扭,可也不能不給小天子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