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子萬歲爺,老奴無狀,驚擾了您白叟家的聖駕,但是老奴有邊關發來的六百裡加急捷報,請主子萬歲爺禦覽。”說完,跪在地上的王承恩雙手捧著一封奏疏舉過甚頂。
“甚好,甚好,老夫自總督三邊以來,何曾順心過,北邊兒北虜寇邊,陝北流賊殺官反叛,自個兒這裡又鬨兵變。到了固原,老夫聽到的都是壞動靜,現在終究有個好動靜了。”
延綏總兵吳自勉並不是個做主的人,但孫奎勝又不敢越級上報,以是這報捷文書隻是在吳自勉處歇一會兒,隨即又被上呈給延綏巡撫嶽和聲處,一樣的嶽和聲隻是曉得了有大捷這件事兒,接著這封報捷文書又被送呈給三邊總督武之望。
這5位實際與蒙前人交兵的墩台兵士倒是孫奎勝著人一大早從堆棧叫來的,待得這5人坐伏貼了,孫奎勝便發話道:“這麼早把你們叫來天然是有要緊的事兒,不久前我方纔到總督大人那邊去了一趟。諸位,朝廷對我們的封賞都下來了,我升任遊擊將軍,因他地並無出缺,故而仍在這裡備邊,劉仁玉升把總,李繼業、楊德勝、何二狗,張鐵牛俱升巡檢。”
這請功文書由孫奎勝口述,孫府管家代筆,將戰役的背景寫的非常弘大,“北虜眾至數千人,首尾連綿數十裡寇邊。守邊兵士示警以聞,靖邊堡城守備孫奎勝身披堅執銳,領兵阻擊北虜,陣斬虜大將一員,又有墩台兵士劉仁玉勇不成當,陣斬虜甲兵4員,兵士李繼業、楊德勝、何二狗,張鐵牛,俱陣斬虜甲兵3員,合共18級,謹以上聞。”
武之望對幕僚們的定見深表附和,他說道:“待北虜首級送到,老夫著人點驗無誤以後,自當擬就條陳,給陛下報喜。”
大夥兒聽到這兒為止,才搞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他們天然是千恩萬謝,戴德戴德,趁便還恭祝孫奎勝高升。
京師,紫禁城,養心殿,天氣已暗,一個身著黃袍的年青身影伏在桌案上,桌子上儘是奏疏,他藉著燈火的照明在看奏疏,他那張年青的臉上寫滿了與他春秋不相稱的哀傷與滄桑。
世人相互之間慶祝一陣,孫奎勝便又開腔對劉仁玉道:“你們立下大功,俱受升賞,那墩台故地就不消再去了,本來我是籌算讓你們留在靖邊堡城,在我帳下聽用,但是我固然升了個遊擊,上官發的餉銀倒是未曾變得分毫。靖邊堡城就這麼大,你們升了官兒,總要養些親兵仆人,在這兒你們不會有甚麼進項。倒不如將你們外放,給你們一個軍堡,那邊的百姓都交給你們來管,你們就在那邊屯田養兵。我們大明在太祖爺的時候不就是屯田養兵嘛,我想以你們的本領,不但能把屯田的事情做好,應當也還能養出一支敢戰之軍來。到時候,打打北虜,超轉進級自是不在話下,如何樣,可還對勁否?”
第二日,兵部就將此次大捷的升賞事件議定結束,交內閣審議,大檔蓋印,天子過目便告完成,接著兵部便將升賞文書發往陝西。
“安德順,你乾甚麼呢,還不跟著主子萬歲爺。”王承恩見崇禎有要走的意義,趕緊對著剛纔一向在崇禎身邊站著的安德順說道。
說到這裡,王承恩或許是觸景生情了,獨自抽抽泣噎,泣不成聲。
說到這裡,孫奎勝轉過甚來,對著陪侍身邊的人說道:“去取諸位大人的印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