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顧……舒晗,你今後,也直接稱呼我的名字吧。”
在完成了秦老的鋼刀訂單後,顧氏兵器廠緊接著又接了幾個大訂單,現在,在b市也算是站穩了腳根。
顧舒晗自中間又取了一把鋼刀遞給他:“這是應你們的要求出產的鋼刀,洛氏硬度在六十到六十四之間,雜質含量多一些,比前次給秦老的次一等。你明天能夠把樣品帶歸去,如果與第三方談妥了,隨時能夠來顧氏工廠取貨。”
顧氏工廠目前仍然有一廠身兼數職的環境。鋼鐵廠既賣力製造設備,又賣力冶鍊鋼鐵。水泥廠也一樣,既賣力出產水泥,又賣力施工。雖說以工廠現在的範圍還出不了甚麼亂子,如果範圍進一步擴大,如許的形式弊端就會愈發明顯了。
是以,顧舒晗已經為兩個工廠做好了打算,籌辦在之掉隊行第二輪擴建的時候,把水泥廠的施工隊和鋼鐵廠的設備製造隊分出去,許晉文就是她所看好的設備製造廠賣力人。蔣智斌精於兵器研發,又耐得住性子,將他調入兵器製造廠,就是個現成的管事。至於崔泓莘,其所精之處就在於研討各種型號的鋼材。顧舒晗把他放在了鋼鐵廠出產分隊隊長的位置上,臨時冇有進一步讓他升遷的籌算。
她的身上,揹負著太多人的希冀。古蹟光環之下,很多人健忘了,她隻是個二十歲的女子。
對於要讓利給政-府之事,顧舒晗倒並冇有甚麼不滿。兵器買賣要麵對的不是二道估客就是國表裡各雄師方勢-力,賣給前者必定會遭壓價,且畢竟成不了範圍,若要賣給後者,顧氏工廠並冇有那等人脈,傷害性也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