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創業手劄_第70章 協議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英法兩國的乾係再一次墮入了生硬,二者的共同也不如先前默契。已經將近到窮途末路地步的德國從這當中找到了兩國的缺點,獲得了長久的喘氣之機。

對於華國人而言,首要的向來都不是站在協約國或者同盟國一邊,幫忙它們二者之一取得勝利,而是混淆這潭水,趁便讓本身的好處最大化。

華國在遠東地區對德國權勢實施打擊的功績被忽視了。歐洲奪目的政治家們隻體貼屬於他們本身的好處。在這一場耐久戰中,參戰的歐洲國度喪失慘痛,很多貴族死於疆場,有很多顯赫的姓氏自此斷絕,越打,便越感後勁不敷。如果能有國度為他們分擔一下他們的壓力,他們天然求之不得。

與其破鈔人力物力,幫著英美打德國,還不如趁著這個時候把英美等國的權勢十足趕出華國去!

這是顧舒晗的建議,秦老在思慮過後,也接管了這個建議。

在此次戰役中,他們支出的代價纔是最大的,恰好英國人竟然敢把功績都往他們本身身上攬,還甚麼功德都想本身占著,當真可愛之極!

冇有出色的海上作戰才氣,華國在這方麵或許會比較虧損,但刁悍的陸地作戰才氣能夠包管華國的地盤不再被那些遠道而來的侵-略者們所侵-吞。空中戰力也能在必然程度上彌補海上戰力的不敷引發的防備縫隙。等過了這段動亂期,再大力收羅人才,補足不敷之處。

固然最高領袖已經做出了決定,但交際官們仍在與英國人虛與委蛇。不得不說,此次德、華之戰,為構和帶來了必然的影響。華式坦克的表態,讓英國人和法國人都為之震驚,起碼現在,他們不會再把華國當作隻能拿來當炮灰的弱雞。英法對於華國兵士(特彆是秦熟行下的兵士)的映像從“那是一群疆場耗損品”變成了“他們還是有點兒用處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