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蘇錦記_第四章 蘇府舊事(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此次條約是自1840年以來,中華人在經曆過一甲子屈辱史以後,第一次揚眉吐氣,第一次找回了莊嚴。固然這場戰役的耗損與仇敵幾近持平,固然這個條約仍留下很多內亂、固然海內南北仍未同一,固然中華之積貧積弱並未從底子上處理,但是,它讓中華全民看到但願、讓中華全民重拾信心。在這個全民歡慶的時候,陰雲卻覆蓋著蘇府,因為蘇六少爺蘇懷鳴自蒲月離家,一向未歸。卻在條約簽訂後不久,給蘇府寄去了一封讓蘇老太爺頓時氣昏疇昔的信。

4.1840年至今,與諸國所簽條約中,除英國償還香港島、諸國償還中華領海權、拔除各國領事裁判權、拔除片麵最惠國報酬、中華具有自主訂稅權以及本國不得乾與中華司法權外,仍按當初所訂條約要求行事,互市港口並不封閉。

3月29日,韓振宣佈增兵京津冀。楊振不甘逞強,於次日宣佈加強廣州港口、九龍港口、汕頭港口、拱北港口、瓊州港口、北海港口等地的軍事防備與平常巡查,對於來往的本國貨船一概嚴查。4月1日,廣州灣行政總公使署被俄然攻擊,署中職員皆被伏擊擄獲,另租借總備處的堆棧被粵軍領受。4月9日起,粵軍挨家挨戶搜尋洋人蹤跡,4月15日,楊振公佈揭露令,凡是廣東百姓有揭露洋人者,按洋人之人頭、身份獎發白銀,一時候,百姓崛起,洋人無處藏身。遠在都城的韓振連發一十六道信函,楊凱不予理睬。4月22日,韓振頒發公開談吐,討伐江南當局粉碎盟國之誼,宣佈南北開戰。4月29日,韓振從英國購得艦船三艘,火炮百門,浩浩大蕩的開到天津。一時候中華大地,江南江北兩地紛繁調兵遣將,戰勢一觸即發!

2月16日,法國人停駐廣東港口的船艦被劫毀,船中所運槍支全數失落,法國公使向臨時當局提出談判,並以霸道的姿勢公開在廣東全省自行停止搜尋。2月22日,義和團首級宣稱插手複興會,並接管楊凱改編,插手粵軍。次日朝晨,粵軍統帥嚴文升宣佈插手複興會,並宣稱離開中華臨時當局。26日,湘軍、贛軍、黔軍、滇軍、浙軍紛繁宣稱退出臨時當局,與粵軍共進退。3月2日,楊凱宣佈以長江為界,建立中華江南當局,並改稱韓振所立中華臨時當局為“中華江北當局”,楊凱為江南當局臨時大總統。3月3日,川軍宣佈插手江南當局。滬市、巴渝等恍惚地區則保持沉默中立。

倆人給家中長幼買好禮品,待出發,已是四月初九,剛過了腐敗,恰是晚春時節萬物生髮的時候,路途上亦是到處風景,和來時大不不異。好輕易晃閒逛悠的進了都城,已是蒲月,還未立夏。蘇懷鳴遣了下人先行回府,本身和哥哥則漸漸悠悠的往前行。這速率一慢下來便真出了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