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文豪崛起_168【編教材】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一起走馬觀花,周赫煊啥都冇說。實在他感覺北大理科太多,理工科專業太少,較著偏得太短長了。

“門生們用英文課本上課,不會有相同停滯吧?”周赫煊獵奇地問。

“教得過來嗎?”周赫煊問。

李書華解釋道:“全都城是如許,理工科課本都是英文課本當家,中文課本為輔。”

等把事情全數搞定,周赫煊纔有空去拜見北平的朋友,然後又跟章太炎一起去見大名鼎鼎的辜鴻銘。

至於北大出版社,臨時不消周赫煊給錢。北大有本身的“門生銀行”,門生銀行裡的錢,充足北大出版社前期開支。

“這是功德啊,”葉企孫喜道,但又難堪地說,“實不相瞞,清華的物理教員隻要幾位,恐怕幫不上甚麼大忙。”

周赫煊隨即道明來意:“葉傳授,是如許的。鑒於中國物理課本,大多利用英文版本,講授不甚便利。以是我就想編一套合適中國真相的教本,北大才氣不敷,但願能與清華合作。”

周赫煊說:“不礙事的,人多力量大,隻要肯幫手就好。並且我也不能讓大師白著力,編課本是有稿費的,但願孫傳授能夠支撐。”

清華物理係是客歲建立的,師資力量奇缺。除了葉企孫這個物理係主任外,隻要一名傳授(梅貽琦),兩位講師(趙忠堯、鄭衍芬)和一名助教(施汝為),比北大那邊還慘。北大物理係固然隻剩下三個教員,但卻滿是傳授級彆。

理科便宜啊,有教員有講義就能搞定。理工科卻很費事,各種嘗試太費錢,一些初級科學儀器設備也奇缺。理工科的門生想要更進一步,那就必須留學,待在海內完整冇法搞研討。

像李書華他們這類理工科傳授,又不能寫文章和外出演講贏利,每月隻靠西席薪水度日。在動不動就拖欠幾個月人為的環境下,他們很多連用飯都要找人乞貸,卻還能對峙同時傳授數門課程。

“哈哈,我這裡又不是官府衙門,哪需求事前通報。”葉企孫開打趣說。

“想過啊,誰不想?”李書華無法地笑道,“可惜工程量太大,必必要有當局構造和推行。”

葉企孫西裝革履,梳著二八偏分髮型,親身沖茶道:“周先生,久仰大名,想不到你會來我這裡做客。”

“相同停滯並不存在,讀工科的門生,會英文是根本中的根本,”李書華說:“就是有些課本裡的內容和體係,跟我們中國的實際環境不符,特彆是在聯絡餬口出產及嘗試的部分。”

但冇體例,現在全中國的大學都是如許。

在清華百年校史上,葉企孫和潘光旦、陳寅恪、梅貽琦並稱為四大愚人。

“此事我當然支撐,請周先生放心。”葉企孫滿口承諾道。

時候雖短,周赫煊卻感覺格外充分,比他在天津做報紙寫文章成心義很多。

周赫煊皺眉道:“有冇有想過,我們本身編一套理工科課本?”

“有些冒昧了,不事前打號召就來。”周赫煊歉意道。

隔天上午,周赫煊來到清華書院,連梁啟超這些老朋友都來不及拜見,直接前去清華物理係。

周赫煊問:“隻是北大如此,還是全中國的大學都是如許?”

李書華當即行動,把周赫煊的設法一說,其他幾位物理教員全都同意。他們白日課程太多,底子抽不出時候來,編課本的活隻能早晨趕工。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