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任由災荒鬨下去,販子們的買賣也不好做啊,並且饑民越多,匪賊數量也越多。一方麵出於善心,另一方麵出於長遠考慮,富商們都但願災情早日獲得節製。
班主孟鴻榮想得比較多,現在恰是山東百姓最困難的時候,隻要春和班雪中送炭,必定在山東打響名譽。等山東的民生規複過來,今後不知有多少人搶著請春和班唱戲,這買賣做得不虧!
“又是要求賑災電報!”
自從客歲山東受災以來,環境不但冇有好轉,災情反而越來越糟糕。
就在周赫煊撰寫《菊與刀》的時候,方纔就任山東省當局主席的孫良誠,整天愁得焦頭爛額,他都想要買塊豆腐來撞死了。
這混賬傢夥,底子不顧哀鴻死活,純粹是藉著大災斂財。
孫良誠氣得把鋼筆一摔,愁悶地說:“我這個山東省主席,已經快變成賑災專員了。”
“這體例不錯,濟南的捐獻遊藝大會,辦得但是極勝利啊。當時我去看了,那場麪人隱士海,差點擠出性命來。三天時候就捐獻了5萬善款。”
周赫煊笑道:“你是名流啊。不管是皇後的身份,還是《三毛》作者的身份,都能鼓勵大眾掏錢賑災。我們此次去山東,不但僅插手商河縣的慈悲義演,還要本身一起演疇昔。演他幾十場,統統支出都拿出來幫忙哀鴻,這多成心義啊。小冬,你發電報問問家裡,看春和班有誰情願一起的,我們都結伴去山東。”
做為紅遍京津的京劇名角,孟小冬天然收到了聘請。但是最詭異的是,周赫煊這個文人學者,竟然也收到一份慈悲聘請電報。
“不管他們來不來,先發聘請電報。這是做慈悲,總有些情願插手。”
孫良誠接辦的,是現在天下最大的爛攤子山東。
對比起敗北不堪的北洋軍閥,南京百姓當局還算有點當局的模樣。在隻占據魯南部分地區時,南京方麵就建立了賑災委員會,主動救濟治下的哀鴻。
“可山東的京劇名角,根基上都住在濟南。現在濟南城被日本人占著,我們上哪兒請唱戲的去?”
“我出1000。”
“……”
孟小冬發電報回家裡,她的家人開會會商後,分歧決定前去山東義演賑災。
題目是哀鴻太多了啊!
可這些錢還是不敷,孫良誠乃至把主張打到鴉片和捲菸上,通令各縣將煙苗罰款改作賑災款,並向吸捲菸的菸民征收慈悲捐(此舉怨聲載道,厥後被南京方麵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