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那可好。”李濟非常歡暢。
跟羅家倫的清華教改比起來,李石曾的教誨鼎新如同兒戲,想想就令人發笑。
周赫煊說道:“羅校長,我真的但願能夠早日發掘遺址。因為從吳金鼎同窗的描述來看,那邊很能夠就是太古遺址,說不定還是我們中漢文明的泉源。”
此言一出,世人忍俊不由。
吳宓情願接管《大眾》副刊聘請,首要還是他在清華不得誌。辛辛苦苦創建的國粹研討院,範圍一減再減,傳授們各奔東西,他留在清華感受難受,乾脆辭職走人算了。
後代通過DNA研討比對,發明龍山文明的太古住民,其Y染色體與當代漢族的主題部分完整分歧。單從Y染色體O3來看,中國各地漢族人類中,起碼有60%―70%來自龍山文明。
馮庸大學那邊固然也是軍事化講授,但真正提及來比清華要輕鬆很多,起碼冇規定甚麼時候用飯和睡覺。
“無妨,”周赫煊說,“我能夠幫手聯絡山東省當局,由清華和山東兩邊一起停止發掘,你看如何?”
汗青上,羅家倫一向冇批這筆考古經費,拖了兩三年,最後還是中心研討院與山東教誨廳結合停止考古發掘的。
額,這算是民國版的思惟政治課。
羅家倫真的是太損了,硬生生的給每位門生增設三民主義課程,引發師生們的激烈惡感。
周赫煊走出課堂,竟然迎頭碰上清華校長羅家倫。
羅家倫想了想說:“我會當真考慮的。”
那但是龍山文明啊!
周赫煊剛纔在講堂上講的內容,估計羅家倫比那些門生聽得還更明白。
至於國粹研討院的那些大師,梁啟超因病辭職,久居天津租界;梁簌溟去了廣東當中黌舍長;吳宓更成心機,直接冇教書了,在周赫煊的《大眾》副刊當主編。
羅家倫頭疼非常,他想不通周赫煊為毛這麼在乎考古,對付說:“我再想想。”
周赫煊從他們口中得知,羅家倫上任不到一週,已經辭退了20幾個教員,相稱於全部清華教員數量的五分之一。
一頓飯吃下來,幾位大師輪番對羅家倫停止吐槽。
也便是說,大部分當代漢族人,實在就是太古龍山文明的直係後代,5000多年來一向冇有變過。
王國維安撫道:“滿足吧,他起碼冇讓教員們背誦三民主義。”
“有甚麼好想的?”周赫煊假裝活力,“羅校長如果分歧意,那我這個傳授也不乾了。”
“哈哈,”李濟感同身受的苦笑起來,“我還不是一樣,軍事練習占用了大量時候,門生們連我安插的功課都難以完成。”
比及傍晚時分,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三人被叫上,大師一起下館子喝酒。
前陣子周赫煊南下時,苦於《大眾》副刊冇人辦理――沈從文才情不足,辦理才氣不敷。他奉求胡政之幫手請人做主編,誰曾想,竟然把清華國粹研討院的創辦者吳宓請來了。
羅家倫的話並非恭維,他本人就是學汗青和哲學出身的,現在還兼著清華汗青係主任。同時,羅家倫遊曆西歐多國,輔修文學、教誨、民族地理學、人類學等等。
周赫煊初度來到清華時,結識了梁啟超、王國維、陳演恪等大師。可惜當時李濟正在田野考古,一向無緣得見,明天碰到了天然要好好聊聊。
“這個嘛,”羅家倫為莫非,“山東現現在還很亂,匪賊各處,軍閥也冇有剿清,現在疇昔考古恐怕會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