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家裡有了冰箱,這兩樣天然固結的消暑小吃就垂垂淡出世活,有一次我到崇武半島,見路邊小店有“石花草”,因而童心未眠,興高采烈買了一斤,成果七煮八煮,也加了白醋,可那湯水就是不固結,乃至放進冰箱保鮮,它湯水還是,讓我好不悲傷,朋友思疑,那石花草已經熬過一遍了,是二次晾曬的草渣,令我欲哭無淚,這不但僅是因為是那戔戔一斤的石花草,你懂!
客歲我回了第二故裡武平,發明昭信村家家戶戶都在曬草,本來全村都在種“仙草”,是來自廣東的訂單和種籽。此後吃“仙草凍”必定是冇有題目的,隻是擔憂少了大青山的古早味,而“石花凍”就難說了……
“仙草凍”的“仙”字應當是厥後貿易化需求,我們兒時直呼它“青草凍”,買來便宜的乾草,像馬料也像草藥,更像路邊無用的雜草,熬煮以後,一鍋黑褐的湯汁,顛末“蚊帳布”一過濾,冷卻以後湯水天然固結成半透明的豆腐體,“青草凍”就大功勝利。澆上紅糖水、白糖水,風味絕佳,如果有蜂蜜,那門客的確就是“舌尖上的神仙”。
前幾年我在廈大漳州校區上課時,發明門生把“燒仙草”捧為“門生街第一小吃”,也決然參合了出來,這才發明“燒仙草”實在就是台灣版的“仙草凍”,因而老夫在講堂上有感而發:人入老境,我才明白要戴德大天然,“仙草凍”是大山的奉送,而“石花凍”是大海的賜賚,不但好吃,並且雙雙具有清熱解毒的功力,妙不成言也……
盛暑難耐,想起閩南官方消暑小吃,首當其衝的莫過於“石花凍”和“仙草凍”,如同哼哈二將,扼守著隆冬清冷天下的大門。
上山下鄉回城初期,我在廈大印刷廠打零工,就暗裡主持過裝訂車間“青草凍”的炮製,有人惡作劇往半成品裡增加了醬油,成果讓我有了此生獨一一次的醬油水“青草凍”的體驗。
“石花凍”比“青草凍”更閩南,菜市場買來曬乾的“石花草”有微微腥味,還可見脆小的貝殼,說是從礁石上摳下來的。“石花凍”的做法幾近與“青草凍”一樣,隻是熬出的湯色不一罷了,石花湯色很低調,微黃淡淡,幾近無色,可固結成凍卻一點也不含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