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再響了,是報社的記者,要采寫我的書房,這下嚇出老夫一身盜汗,好說歹說,才壓服他們把見麵的地點安在逸夫樓,然後我提了一袋百裡挑一的寶書,邊說邊摸,一一表態。
屋子大就麵子大,我倒不覺得然,屋子小也有小的變通嘛,但多次會客逸夫樓,不免內心有愧,赤日炎炎,以文戴德,《背靠逸夫好乘涼》,也能夠《背靠逸夫好蹭涼》。
電話響了,是斌哥和他的哥兒們,因而就相約離我家一起之隔的逸夫樓,誰曉得一到該樓大廳,斌哥已經搶先泡了一壺百元烏龍,真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讓我痛心不已,吃一欠,長一智,如許的失誤絕無獨一。
電話又響了,是本校的研討生,他們跟從他們的導師做課題,需求采訪我一個下午,因而就再約逸夫樓大廳。“逸夫樓”遍及天下數以百計的校園,惠及千師萬生,瞧,不是嗎,來訪的研討生竟然多達四人,空調舒爽,皮椅軟涼,大廳寬廣如人大會堂歡迎廳,你問我答,不亦快哉。
家住廈大老校園,老樓老屋老處所,餬口便利,就是居家擁堵了些,混亂的圖書縱情擠占了空間,本身風俗了,可訪客大多受不了,特彆是大熱天的。如何辦?那就蹭吧,我曾寫過一題《蹭書記》,既然連書都能夠蹭,那麼天下則蹭無禁區。
俄然想起多年前一樁舊事,我在逸夫樓大廳偶爾趕上了邵逸夫爵士佳耦,邵先生正焦心腸幫夫人尋覓一支丟失的陽傘,這讓鄙人感慨萬千:千樓萬樓的捨得和一支陽傘的不捨,今後定格我對邵先生的第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