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朱祁鎮纔看著上麵的滿朝官員問道:“也先狼子野心,諸卿以為該當如何措置?”
王振想了想,緩緩點頭道:“陛下,這個也先和其他韃子彷彿有所分歧,他更聰明,並且也更會用兵。駙馬都尉井源幾人固然也是久經戰陣,但到底是第一次北上對陣馬背上的韃子,恐怕……”
獲得這個動靜後,朝廷頓時快刀斬亂麻,決定調派以駙馬都尉井源為首的四將,各自帶領萬人前去大同迎敵。
“徐埕,老夫還冇死呢,莫非你要賣國求榮不成?”
趙彥不想摻雜這些事,每日躲在翰林院裡跟著商輅修修史,偶爾寫幾章小說,日子過的還算落拓。
“既然如此,內閣依英國公之言措置,令各處守將儘快查明敵情,而後再做措置。英國公午朝時也來吧。”
商輅皺著眉頭,不無擔憂道:“在朝貢中我大明本就虧損,屬國送來一擔糧食,我大明就要犒賞一擔茶葉,二者底子不對等,故而朝廷多次限定各國前來朝貢的使團人數。瓦剌本就是諸國中使團範圍最大,犒賞最厚的一方,現在卻得寸進尺,不但使團範圍衝破了千人,更是虛報人數,妄圖棍騙犒賞,如果朝廷不給於獎懲,恐怕其他各國看到也會有樣學樣,導致我大明嚴肅儘喪。”
自太祖到太宗,再到宣宗,與北方草原民族的戰役都是贏多敗少,就連不成一世的元朝都被太祖給顛覆了,還怕他一個連元朝正統都算不上的瓦剌?
實際上大明此次真的冇有讓瓦剌太師也先的運營得逞,而是遵循實際人數發放犒賞,也先派來的使臣的諸多要求也隻獲得了兩成,但有些諷刺的是,促進這件事的並非滿朝的鴻儒諸公,而是王振。
等了半晌,見上麵眾臣無人出列,王振正要喊退朝,不想遠遠看到殿外跑來一名錦衣衛,與殿門口值守的批示使馬順扳談半晌後,馬順神采一變,從那名錦衣衛手中奪過一本奏疏快步走進了殿內。
正統十一年,瓦剌太師也先到邊鎮大同向大明乞糧,在王振的攛掇下,朱祁鎮表示本地的守備寺人郭敬不要訪問也先,也不要給他糧食。
朱祁鎮笑著點點頭,道:“先生說的朕記下了。”
就在前兩天,瓦剌派來朝貢的使團已經到了城外,傳聞使團人數有三千人,但實際點檢以後隻要兩千出頭,較著是也先為了多要犒賞而虛報了人數。
“臣遵旨。”
朱祁鎮與王振正在殿中看著輿圖瞎揣摩,喜寧躡手躡腳的走出去,輕聲道:“陛下,庶吉人趙彥送來了一份書稿和一份奏疏。”
趙彥在翰林院入耳到動靜後愣了一會兒,心道該來的還是來了,固然本身人微言輕,但還是要再試一試,看看能不能禁止朱祁鎮親征。
瓦剌南下的動靜很快便被證明瞭,錦衣衛百戶曾麓冒死傳返來的瓦剌打擊企圖以及兵力漫衍也被證明,剩下的便是該參議如何應對了。
“哦?”朱祁鎮饒有興趣的挑了挑眉,道:“他一個庶吉人能上甚麼奏疏?拿來給朕看看。”
六月五日,右順門便殿。
朝堂上的官員們為了內閣缺員補缺的事吵嚷個不休,以內閣諸臣為首的官員與以王振為首的官員們都有各自屬意的人選,連續爭辯了半個多月都冇有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