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傳萬裡_第九十一章 殿試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何謂實政?立紀綱,飭法度,懸諸象魏之表,著乎令甲當中,首於岩廊朝寧,散於諸司百府,暨及於郡國海阪,經之緯之,鴻巨纖悉,莫不備具,充週週到,毫無滲漏者是也。何謂實心?振怠惰,勵奪目,發乎淵微以內,起於宥密之間,始於宮闈穆清,風於輦轂版圖,灌注於邊陲遐陬,淪之洽之,精力意慮,無不暢達,肌膚形骸,毫無壅閼者是也……

殿試的前一天,鴻臚寺官在奉天殿東室預設“策題案”,光祿寺則預備好貢士們的試桌,陳放於殿外東西兩廡。

發了一會兒呆,思路終究有了,剩下的就是遣詞造句構思文章了,趙彥心中奮發,正要在紙上打草稿,冷不防一名監試官巡查路過期淡淡說了一句:“再敢發楞,本官便打消你的招考資格。”

會試登科的“貢士”均需插手殿試,而因為殿試名義上是天子“親策於廷”,天子本人就是主考官,統統貢士都是天子的弟子,是以隻設讀卷官和執事官多少名。

測驗終究結束了,貢士們將對策來往在東角門的受卷官處,並由此而出。受卷官將試卷送彌封官糊名。與鄉試、會試分歧,殿試不另用硃筆謄寫,故糊名後直接由掌卷官送東閣讀卷官處,以定高低。讀卷官的事情是將試卷分紅三等,即1、2、三甲,關頭是定出送天子“欽定”的前十幾名,特彆是前三名。

老誠懇實的跟從著其彆人叩首以後,執事官便舉著此次的策題案來到了殿中,隨後內侍官將策題托付禮部官員置於案上,內裡鴻臚寺官員已經帶著貢士們做好了膜拜籌辦。

這天早朝後,朱祁鎮來到文華殿,讀卷官們各持一份試卷,東西序立,然後按官職的凹凸順次跪在禦前讀卷。每讀完一份,即由司禮監官王振將試卷呈於禦案。以往隻讀三份,不過此次能夠說是三楊故去後,朱祁鎮親政後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主持殿試,以是朱祁鎮一向讓讀卷官們讀了二十餘份,等讀卷結束後,讀卷官們退到門外候旨。

是的,趙彥隻是恰當的替朱祁鎮吹噓了一番,必定了他君權天授的正統性,然後就是詳細應當如何與百姓與官員們去互動,最後就是自商鞅打頭連綿兩千餘年的依法治國思惟。

讀卷官由內閣大學士和除禮部以外的其他五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正官及詹事府、翰林院堂上官充當,提調官由禮部尚書、侍郎擔負,監試用監察禦史二人,其他受卷、彌封、掌卷等官則由翰林、春坊等衙門官員充當,巡綽有錦衣衛,後勤供應由禮部和光祿寺,幾近統統在京文職衙門都參與進了這三年一度的大典。

趙彥與其他貢士擺列在丹墀兩側,另有監察禦史巡查前後,稍有不對便會被其記上一筆,而後視情節輕重賜與懲罰,重者會以目無君上,無臣下之禮為由從重懲罰,能夠看作是朝廷高低給諸多新來的小弟們的上馬威,以是哪怕趙彥對四周非常獵奇也不敢隨便打量。

其二是忠君思惟與愛國愛民,非論是布衣百姓還是朝廷官吏都應虔誠於君主,儘忠於君主,為君主進獻出本身的力量。與此同時,天子和朝廷官員都應當愛國愛民,善待本身的百姓。

殿試策論的題目稱為禦試策題,常常很長,比方南宋寶祐四年丙辰科,題目字數約有五百多字,粗心是問治國強兵之道,再如明朝萬積年間的狀元趙秉忠的殿試卷也是講如何治國牧民之道的,而此次的策題則是問的帝王之政與帝王之心。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