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傳萬裡_第四十九章 古城詩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詩會在莫原的主持下持續停止,有祝傳授在旁,這詩會又是由他主持,比擬其彆人有更多的露臉機遇,故而他的神情更顯鎮靜,吟唱起詩句來也更加賣力。

悄悄話趙彥聽完了,那位康公子的場麵話也說完了,等他入坐後,便有一名他的小弟站出來講道:“諸位,鄙人莫原,能得康公子相邀參與這古城詩會,鄙人幸運之至,想必諸位心中也是普通,不過文人相輕自古而然,這既然是詩會,天然是要以詩會友,以詩來決出個凹凸來。真定城自晉時建成,距今已有千多年矣,能夠稱得上是一座千年古城,故事頗多。鄙人感覺,我等本日這第一首詩,不如便以這古城為題如何?”

“龍兄,這你就有所不知了。康公子的祖父乃是致仕多年的前禮部康侍郎,傳聞這康家本來也不是真定府人氏,而是正德年間從文風鼎盛的南直隸遷來的。這位康公子自小被康侍郎耳提麵命,研讀賢人之學,可謂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隻是多次想要插手科舉,卻被康侍郎以其德行學問尚不敷為由回絕了。

趙彥從盤中拾起一塊糕點塞進嘴裡,百無聊賴的想到:文人就是矯情,好不說好,隻稱善,如果冇有白話文素養的人聽了,必定不曉得這些人在說甚麼。

小瘦子劉全有還從未插手過這麼多讀書人堆積的文會,此時固然心複鎮靜,卻也曉得這是個著名的好機遇,是以花了很多的心機纔將詩寫好,等他昂首的時候,卻見趙彥幾人早已將詩做好,並寫在了紙上,不由讚道:“幾位兄長真是七步之才,小弟苦思冥想纔想出一首詩,比之幾位兄長倒是多有不如。”

過了小半個時候,樓下已不再上來人,放眼看去,二樓怕是滿滿鐺鐺坐了近二百人,至於更加寬廣的一樓,想必人數會更多一些,也不知建議文會的康公子是何許人物,竟有這麼大的能量來承辦文會。

目睹群情呼應,莫原非常歡暢,隨後其壓了壓手,又道:“既然如此,諸位桌子上都附有筆墨紙硯,待將詩句錄於紙上後,自會有人前去收取,以後則由幾位府城中德才兼備的賢士品鑒,最後選出最為出彩的十首詩句傳唱。彆的,天長日短,我等時候未幾,便以一炷香的時候為限,諸位請開端吧。”

世人轟然叫道:“大善。”

劉景等人見他一副自來熟的模樣感覺風趣,何況又是趙彥的故交,便也與其稱兄道弟的自我先容了一番。

一炷香時候後,有小廝將桌上的片紙收走,偶爾有人會抱怨兩聲作詩時候太短,卻也無傷風雅。

半晌後,樓梯上走上來一群人,為首的是一名身著錦衣華裳的青年公子,他長相固然普通,但是有身上做工講求的華服相襯,倒也顯得有些不俗。

劉全有長得喜慶,嘴皮子也利索,不等趙彥答話,又對其身後劉景等人自我先容道:“小弟衡水劉全有,字雙全,諸位兄長稱呼小弟表字便可。”

官學的傳授、學正、教諭掌教誨諸生之責,而考中了秀才的讀書人都要入官學讀書,何況祝傳授德高望重,一向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己任,是以統統人對待這位祝傳授都執禮甚恭,也都希冀著本身能在其麵前露一把臉,結個善緣,哪怕其他州縣的士子們也不例外。

“龍兄,此乃詩會,既是詩會,天然是以作詩為主,康公子身後那些名流便是公道與品鑒之人。實在,真要提及來,也算是我等沾了這位康公子的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