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風八萬裡_第七十三章 歲幣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路振飛、邢勝平、李香君另有劉永錫都對左懋第的機靈反應佩服至極,而陳洪範一聽這話就急了:“左侍郎,這批金銀綢緞朝廷但是指名給薊國公吳三桂的犒賞,不得私行調用啊!”

這位小誠意伯總能給人特彆欣喜!

陳洪範機警得很:“統共有十萬石漕糧,本來是籌辦海運佈施吳三桂,但是倉促之間找不到海船,以是能夠臨時交由誠意伯與邢守備保管,至於給薊國公的殺賊犒賞,主如果聖旨與一些軍旅當中派不上用處的豪侈之物!”

左懋第心中完整附和路振飛的建議,但是他作為北使團的第一號人物必須站在朝廷態度上說話:“船上裝的不是給清國的歲幣,而是給薊國公的犒賞,我手上另有朝廷冊封吳三桂為薊國公的聖旨!”

左懋第如何也冇想到劉永錫竟然把路振飛這位前任淮揚巡撫請出來,固然他曉得很多朝臣仍然把路振飛視為眼中刺肉中釘,總想把路振飛整到冇法翻身的境地,但是他對這位力挽狂瀾的路振飛一向佩服至極,看著劉永錫的眼神一下子多了很多欣喜。

接下去他又與左懋第一樣遇丁憂丁憂守製冇法起複,加上他故鄉是北直隸曲周現在還在流賊與清兵節製之下,冇法奔喪隻好臨時流寓姑蘇。

但是左懋第卻果斷不承認這批金銀綢緞與漕糧是歲幣:“這毫不是歲幣,這是義軍糧餉,就象誠意伯本日是為了朝廷分憂為國度護漕!”

固然弘光天子與朝中大臣對這件事采納掩耳盜鈴的態度,硬把這批金銀綢緞與漕糧說成了給吳三桂的殺賊犒賞,但是大師對這批歲幣的實際性子都是心知肚明。

說路的這位老者不是彆人,恰是前任淮揚巡撫路振飛,當初鎮靜後與福王在運河上約法三章,見證者除了劉永錫這位誠意伯世子,另有鳳陽總督馬士英與淮揚巡撫路振飛。

而都督同知陳洪範的神采倒是比誰都丟臉,他冇想到左懋第直接把全數底牌打出去,這但是十兩萬銀子、一千兩金子和一萬匹綢緞,他本來還希冀用這筆金銀綢緞在清國那邊調換萬代公侯!

現在他已經笑得合不攏嘴了!

而江上的路振飛又笑了起來:“這不是歲幣,又能是甚麼?”

而路振飛的聲音仍然帶著幾分滄桑:“當初聖母娘娘與福王殿下在運河約法三章,當時懿安娘娘特地聲明,我大明與賊寇建虜有不共戴天之仇,冒然乞降隻能令賊寇建虜看輕了我大明,以是不準不經一戰就談歲幣之事,河水為證,我路振飛亦為證!”

十萬石漕糧、十萬兩銀子、一千兩金子另有一萬匹綢緞到底是甚麼觀點?固然邢勝平自誇見過大世麵,但是這麼多金銀綢緞加在一起讓他已經對數字落空觀點了。

劉永錫冇說話,隻是給李香君使了一個眼色,李香君當即明白過來:“這批賦稅犒賞總數有多少?”

隻是當時果斷推戴福王即位的路振飛如何也冇想到,福王即位以後他這位真正的定策功臣竟然成為各個方麵都不能容忍的工具,第一個被清理出局免除了淮揚巡撫之職。

這個聲音固然帶著幾分滄桑幾分絕望,但仍然有無窮剛毅與決計,左懋第非常熟諳這個聲音,他又驚又喜地說道:“見白兄,您不是在姑蘇守製嗎?這等小事如何能勞動您的台端?您寫封信就行了!”

李香君感覺劉永錫講得非常風趣:“誠意伯說得已經很清楚,他與邢將軍本日為朝廷分憂為國度護漕而來,絕對冇有任何歹意!”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