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風暴_三六二、歸去秦淮誇彤弓(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從七月彆離到現在,已經是三個月疇昔,再見俞國振,固然未曾見瘦,但是皮膚卻更黑了。

“小官人不必太感念,我們身受小官人重恩,若無小官人,早就路死溝埋。何況大夥都曉得,朝廷這般無能,遲早要出大事,到時不是流寇就是建虜,我們終歸要和他們比武,早日稱稱他們的斤兩,也好為此後做籌辦。”

“也就是說,小官人此次是帶了一百四十萬兩銀子返來了?”將岸也不由咂著舌頭:“這麼多銀子……抵得上我們新襄三年多的支出了!”

能夠說俞國振此次北上,本來最首要的目標,就是藉助明廷對朝鮮的影響力,獲得這座後代被稱為濟洲島的原屬於中原的地盤。

那些疆場上投降的葉赫等部女真人,遵循他們本身的誌願,成為了俞國振的“牧奴”,專門賣力牧馬事件。現在被俞國振臨時安設在山`東即`墨,隻等將岸將他們帶到耽羅島去。

對彆人狠,對本身也要狠。

三六2、歸去秦淮誇彤弓(二)

“倒是冇有彆的事情,不過此次金陵城中要為虎衛籌辦一個班師典禮,這等盛事,你如何能缺陣。”

他說的傷亡數據,特彆是受傷者,就意味今後將完整退出虎衛的行列,有關這些人的安撫,在新襄已經行成了一套軌製,是以他並不擔憂。傷亡加起來少掉的五百七十三人,在京畿時就獲得了補足――那十餘萬百姓中可有的是十二三歲落空父母親人的孩童和十六七歲的青年,俞國振一聲招募,這些見地到虎衛雄風的頓時紛繁應募,數量六倍於此,讓俞國振不得不將招募的名額從最後的六百人增加到一千名,即便是如許,仍然淘汰了很多。

還是羅宜娘,與鮮國弘文館的一個官員女兒結識,又通過這個官員弄清楚了鮮海內現在是親明派與親清派相互爭鬥,親清派略占上風,故此無人願與他們靠近。然後又走夫人線路,聯絡上了尹集等親明派官員,再通過他們向鮮國施加影響,這才完成了此行任務。

“天下真大!”羅宜娘咯咯笑了起來:“不過我還是最喜好新襄!”

當然,不管是火槍還是鎧甲,拿出來賣的都是內銷版,比起大明現在的質量要好,可比起新襄虎衛正式列裝的則要弱。

“宜娘,此次北行,感覺如何?”

“好,好!”

崇禎八年底的時候,俞國振令將岸賣力、胡靜水等人互助,計算新襄一年財務支出,同時估計九年的支出會是多少。破鈔了近一個月時候,算出來崇禎八年財產支出是四十一萬五千七百六十二兩四分一厘七忽,支出則高達五十五萬不足,此中赤字部分,隻能用崇禎八年從流寇那兒奪來的戰利品彌補。而崇禎九年打了兩仗,對高迎祥時支出近百萬兩,此戰又是百餘萬兩,當真是大獲歉收。

“另有一大筆值錢的冇算呢,俘獲的建虜馬匹,足有三千餘匹好的,現在都在青`島口,你此去後,將它們運到耽羅,在那邊建立馬場。有三百多名葉赫部女真投奔我們,這三百多人便是牧奴,其首級是莫爾庚額與席特庫,到時你好生利用他們。”

兩人開端細細談起此行的收成來,將岸先是彙報了他在朝鮮的服從。他在朝鮮最大的收成就是獲得了耽羅島,對於朝鮮朝廷來講,這隻是一介外島,上頭住民數量並不算多,每年島上的賦稅也很有限,最大的感化就是馬場。而對俞國振來講,這是他第一處可靠的馬場,全部耽羅島,放牧數萬匹馬不成題目,稀有萬匹馬的馬場,便能夠支撐起一個純粹的馬隊團,這對於與建虜交兵意義非常嚴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