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好女婿_第211章 南遷之議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自成祖遷都北京以來,已有二百二十餘載,靠著天子守國門,以九邊為依托,抵擋住了蒙古、滿韃的無數次打擊,這才保住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若無天子守國門,恐怕全部北方已經不複大明統統。

崇禎的心一下子冷了下來,如同當頭被澆了一桶涼水。

李明睿侃侃而談,把遷都的好處一一說出。崇禎懷著衝動的表情,細心的聽著。

實在也不能怪大臣們不言,蓋因為崇禎的行動已經傷透了大臣們的心。在位十六年不足,崇禎已經換了五十個首輔,均勻每個首輔任職不到四個月。換了十一個刑部尚書,十四個兵部尚書,誅殺總督七人,殺死巡撫十一人、逼死一人。

光時亨的一頂又一頂大帽子扣下來,即便崇禎也被說的啞口無言,放棄北京即是丟棄祖宗的基業,誰敢承擔這個結果?

陛下乃是一國之尊,自當守社稷以鼓勵士氣民氣。不過也不能不做兩手籌辦,可令太子南下南京監國,同時分封諸王,如此如果北京有失,太子可於南京即位,如此我大明不會呈現無君之亂狀。太子帶領南京六部文武,也能以南邊為根底,保住我大明半壁江山!”

崇禎隻能長歎一聲,宣佈退朝!

感受著崇禎濃濃的怒意,李邦華長歎一聲,杜口不再說話。李邦華的建議不能說不是一個分身其美的體例,但是人都有無私之心,崇禎本身不管如何也做不到捐軀本身讓兒子去南京的,他滿腦筋想的都是本身遷都南京,而留下太子在北京監國。

大明的每一寸國土都是太祖天子帶著先烈們流血打下的,豈能輕言放棄?擁戴此談吐者,皆是苟安誤國之佞臣!

“你們的定見呢?”崇禎又問向了其他大臣,讓他絕望的是冇人站出來,擁戴遷都之議。

在崇禎朝當官,每小我都得戰戰兢兢,有功了不說,如果稍有不對必定會遭到嚴懲。

“陛下,臣覺得李中允所言甚是,應當遷都南京!”一個聲音俄然響起,崇禎聞聲看去,絕望的發明說話的是駙馬都尉鞏永固。鞏永固隻是一個無一絲權力的駙馬,即便同意又有何用?

南京多好,六朝金粉之地,有長江天險可據,即便北方淪陷,也能夠仰仗守住江淮,師法前宋保住半壁江山。更何況南京有秦淮河之風騷,又有魚米之鄉之富庶,恰是作為都城的最好處所。

現在外有滿韃虎視關外,內有闖賊占有中原,大明已經到了敗亡的邊沿,如果能遷都南京,扼守江淮,保住半壁江山當無題目

“陛下,李明睿遷都之議乃是妖言邪說,臣請斬李明睿以謝天下!”兵科給事中光時亨跳了出來,指著李明睿號令道。

李明睿說甚麼師法南宋之故事,南宋是開封被金兵攻陷以後,高宗才定鼎南京。眼下北京尚在,九邊另稀有十萬將士,京營也稀有萬精銳,豈可輕言棄守?李明睿此言,清楚是謾罵北京不保社稷不存,如此奸佞之人,不殺之不敷以布衣憤正國法!”

崇禎懷著衝動的表情定睛看去,說話的乃是左中允李明睿。

“元輔,你的定見呢?”崇禎問向新任首輔魏藻德。

“陛下可帶著太子諸王以及百官遷都南京,北京隻需留一重臣留守。南京六部齊備,能夠江南的稅賦征募兵士,如此隻需數年,便可回師北伐,與闖賊決鬥中原,規複故鄉。有南宋之故事在前,陛下可師法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