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末劉凡的怒斥,輜重營的兵士知恥後勇,練習垂垂跟了上來,一些其他幾個營不能完成的練習項目,輜重營的兵士竟然能額完成。劉凡對此也感到很高興,有過就要罰,有功就要賞,如許纔是禦下之道,鑒於前輜重營兵士的刻苦練習,劉凡特地召開了一次破虜軍全部大會。會上劉凡側重表揚了一下這些前輜重營的兵士,並決定賜名“奮進”營,但願他們在今後的日子裡不要健忘經驗,奮勇進步。劉凡不曉得的是,真是這個由輜重兵構成的奮進營將成為今後他交戰天下的三大主力之一。即便在他最傷害的時候仍然不離不棄。
顛末半個多月的練習,新招募的兵士也垂垂熟諳了虎帳的規律和餬口。朝夕相處一下相互之間也增加了一些信賴,逐步融入了破虜軍這個大師庭,能夠說統統都向著好的方向展。
崇禎五年七月十五,劉凡布征兵令,開端在膠州範圍內征兵。托福於遍及膠州本地駐村代表,劉凡在膠州有了較為傑出的大眾根本,膠州百姓對於劉凡和破虜軍都有必然的信心。劉凡布征兵令後,全部膠州幾近沸騰起來。十裡八鄉的軍戶和淺顯百姓接到動靜後,紛繁主動參軍。設立在膠州各處的兵站,幾近人滿為患。劉凡不得不進步征兵標準,優先登科那些識字和受鹽場福澤的軍戶。顛末一番精挑細選,劉凡招募了16到35歲之間的青丁壯五千多人,加上破虜軍本來的兩千人,破虜甲士數已經達到七千多人。
正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手中握著近百萬兩的白銀,一向壓抑在劉凡心頭的大山終究鬆動了。劉凡終究能夠放開手腳大乾一場了。
鹽運司的宴會結束後,劉凡就分開了一個隻來過幾次的衙門。儘力催促石河鹽場庫存鹽貨的出售,連續幾天石河鹽場都是車水馬龍,前來賣鹽的膠州鹽商絡繹不斷。一車車鹽運出去,換來的倒是一車車白銀。劉凡專門在破虜軍大修製作一處庫房用來存儲白銀。近百萬兩的白銀幾近堆滿了全部庫房,劉凡不得不感慨鹽商的富有,實在是太有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