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記_第213章 張家口初體驗(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誌文一行五人,則是從小門出了會館,開端逛張家口。

本身等人不也是如此嘛,為了儲存,壓力山大啊。

誌文他們解纜來張家口之時,馬二尚未有動靜傳回,而周承允一時也與周家眼線失了聯絡,對京師的環境一無所知。

“哼!”柳才怒哼一聲,自柳老夫淪陷建奴後,他就視建奴為不共戴天的仇敵,與老言和老三普通激進,恨不得殺光統統東虜,對這些建奴的狗腿子悔恨之餘,更是非常鄙夷。

旅店、飯鋪也很多,飯菜的香氣飄零在街上,人來人往,好不熱烈。

不過既然到了張家口,蒲解會館的人自會將最新環境通報司茶。

北地比年大旱,糧食產量低到令人髮指的境地,誌文不以為陝、晉、冀三地能供應多少糧食,恐怕首要還是依托湖廣江南的稻米,隻是千裡迢迢地販運過來,這糧價可低不了,這八家能吃得下嗎?

聽到囡囡發問,誌文心底驀地湧上了“販子厚利輕分袂”的詩句,“有錢賺,誰還顧得上過年啊。”

司茶話音剛落,牆外俄然“咣咣”兩聲銅鑼脆響,然後一個大嗓門喊道,“收糧了,收糧了!要賣糧的,自行到範家、靳家、梁家、田家、翟家、黃家和王家商號售***常日高兩成,多少都收!”

嗯,這一趟就當是先收一筆利錢好了,誌文暗道,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就是不曉得這份兒大禮能給他多大的欣喜呢。

這一逛才曉得,蒲解會館所處位置並不位於鬨市,竟然有些偏,難怪明天他們冇見到幾小我,當時還覺得是將近過年的原因。

“走,我們找家店麵,吃早餐去。”誌文發起,昨晚在會館吃的那些菜,精美極了,但卻不過癮,幾人擔憂失了端方,都吃得束手束腳的,以是今早並未在會館用飯。

飯後代人各去歇息,趕了這麼多天路,大師都累了。

至於司茶,在這些人的眼裡分量還不敷,不會過量存眷,反倒能把差事辦好。

周承允的解釋是,北方除了京師、魯東、晉南,另有諸如晉陽等幾個大點的府城,其他處所都非常瘠薄,不太輕易賣出去。

誌文當時另有些奇特,毛衣為何不就近在北地售賣,反而把主攻方向選在南邊。

誌文等人聽得半懂不懂的,誌文還好些,好歹曉得袁崇煥和祖大壽,其彆人包含柳才就完整抓瞎了,不過曉得建奴退兵,老是功德。

而南邊大不一樣,從湖廣到江南,人丁浩繁,地盤固然不敷,但各種行業暢旺發財,隻要不懶,家裡都能有些紅利,買毛衣的銀錢不是題目。

等大夥兒心機從京畿回到張家口,自是明白了司茶剛纔那句話裡的意義。

間或有幾個屋子大門緊閉,看那偎紅倚翠的裝潢,誌文猜是青樓,時候還早,冇開業也普通。

籌辦花些銀錢,在此地購買幾套宅院來接待這些人,今後也作為涿鹿商社對外聯絡商家的處所,想必這時已經有所行動了。

“哥,這些人都不過年嗎?”

考慮到山路難行,也不想讓這些商產業生甚麼勾搭匪賊的曲解,周承允選的地點是離涿鹿山比來的一個闤闠,就是黃四他們與柳老夫再次相遇的阿誰處所。

更首要的是,在北方行銷,必將會被晉北八大糧商發明,到時候少不得又是一番明爭暗鬥,初期把力量用在這上麵,不值當。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