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記_第641章 後記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看來糧種的供應是終究大殺器,逼得崇禎也不得不低頭。

宋獻策現現在是大明內閣大臣之一,囡囡天然就是大臣夫人了。

剛經曆了隆冬,草還未發黃,氣候已經轉涼,草原上各種禽鳥野獸,為了儲備過冬的食品,紛繁出來活動,恰是一年中最好的一個季候。

關內的好處就是這些了,在關外,除卻遼東已經建成的努爾乾都司,涿鹿商社是土天子普通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紅薯土豆,誌文針對南邊,又供應了特彆的稻種,優缺點與紅薯土豆一樣,包管高產的同時,得持續向涿鹿商社采辦糧種,不然將麵對顆粒無收的成果。

她口中所說的楠妹,就是囡囡,十六歲的時候被孫大夫賜名鄭楠,隨後冇多久,就嫁給了宋獻策,佳耦兩人一起進京去了。

“嘿,鄭公子,你有所不知,”海東青笑了,像找到寶貝似的,“本來的確是請李隊長去石興山安逸幾天,冇想到有人不測突入,擾了我們的雅興,我和阿敏一合計,乾脆把他們都抓了,想著送到卓爾湖,看商社收不收,李隊長就跟著一道來了,順道看看北海。”

此地由漠北蒙古的不裡牙惕部占有,數年前,葉赫、黑水與其他天字號傭兵團同心合力將該部歸於涿鹿治下,當時候誌文就想來看看,隻是俗事纏身,路途悠遠,不得不熄了動機。

李定國就本分很多,能安溫馨靜地呆在達林台或是卓爾湖練兵,不過他與葉赫、黑水兩隻傭兵團乾係很好,海東青、阿敏等人不時會請他跑一趟,幫手練練兵,這會兒,佳耦倆應當在後代的外興安嶺一帶賞識美景。

誌文他們北上北海之前,兩人又接了個任務出去了。

“夫君,如此美景,怎的一言不發?”王書芸輕驅馬匹,來到誌文中間,眼睛掠過湖麵以後,也和誌文普通被美景所懾,一動不動地建議了呆。

此地固然已經闊彆漠南,但草原風情穩定,若僅是打獵,他可不會大老遠地從達林台跑到這裡。

還要持續背下去,誌文苦笑著打斷了,“好了好了,小英,這是我們北上前,我在商社講的話,你背下來何為?”

遂命令封了涿鹿商社在京師和應天府兩地的鋪子,免除耿如杞、張鴻功與賀文瑞等人的差使,讓三人進京述職,同時密令京營出軍,包抄涿鹿山,企圖以此逼商社背後的大店主現身,再漸漸炮製。

崇禎十一年,建奴毀滅後的第七年,大明北方固然還是飽受水災之苦,但因為有涿鹿工會供應的抗旱高產糧種,流民完整消逝,大部分百姓都有了溫飽,部分人家乃至僅僅靠著高產糧食就發了家。

兩相而遇冇有多大一會兒,對方步隊中有兩騎越眾而出,旋風普通向誌文他們飛奔而來。

又白又嫩,莫非滿是女人?誌文聽得一頭霧水。

大明崇禎十六年秋,北海。

故意讓步卻感覺冇了麵子,擺佈難堪之下,局麵就如許臨時地對峙起來。

誌文和王書芸一起哈哈大笑。

孫可旺在大淩河一役中,追擊金人的戰績還是不錯的,但他本身感覺比不上李定國放的三把火,回達到林台後,硬是辭去了治安官的職務。

“你們不是說請定國去石興山(現在的外興安嶺)打獵賞景麼,如何也到北海來了?”誌文問道。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