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山寨農民_第二百一十七章 打成平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閔洪學對於盧兆龍的說法不覺得然,再奏道:“臣實見陳所聞清執可用,且在任期間,本地山賊流寇絕跡,集資貫穿膠萊河,今次更是事前設伏,調派馮檢轉移登州海軍戰船之安然地點,如此大功如不能實在封賞,實在令人寒心。”

應當說周、溫兩派這一回合的較量,打成了平局,兩邊最後的較量,有如箭在弦上,勢在必行,兩邊都在積儲力量籌辦下一次的對搏。

閔洪學咳了一聲道:“登州墮入孔賊之手,雖有孫巡撫一力主張招安,臣觀孔賊及其部屬一定至心歸附,此等亂軍一旦淪為亂軍,經曆燒殺劫掠再想迴歸建製誠懇做人難上加難!此恰如覆水難收普通。即便招安勝利,將來也會藉機再次反叛。是以臣覺得不成將事登州海軍戰船複置於其下,恐招禍害。”

崇禎腦筋轉動,饒有興趣的看著閔洪學,閔洪學緊隨溫體仁,他所表達的意義根基上就是溫體仁想要表達的。

頓了一下接著道:“功績和罪惡朕分的很清楚,徐愛卿無需憂心!”

周延儒歎口氣,想要挽救孫元化並非易事。

崇禎冇有直接表態,轉而問周延儒身側的溫體仁道:“溫愛卿意下如何?”

緊接著周延儒一係策動反擊,明麵上著彈劾閔洪學,實際上鋒芒直指溫體仁,成果又被長於揣摩聖意的溫體仁抓住機遇,反而獲得崇禎的承認。

本日朝會可謂一波三折,一開端溫體仁一係咄咄逼人,企圖將周延儒趕下內閣首輔寶座,成果弄巧成拙,反而惹得崇禎勃然大怒。

由此看出皇上的態度,孫元化即便建功再大,也難逃禦下不嚴。禍亂之首的罪名。

周延儒本來按事前承諾的去辦,但是被溫體仁一係占先,兩派已勢同水火冇法調和,一方同意另一方必定要唱反調。

皇上剛纔隻講了陳所聞和馮檢的功績,對孫元化的提調之功卻隻字未提,周延儒心頭一沉。

感激中華活寶投給本書的2張月票,感激小小大月兒投給本書的2張月票,老海鞠躬感激!!

很久,崇禎方纔放動手中奏本,讚歎道:“這平度州汛營官兵能在亂兵攻城之際,轉移登州海軍統統戰船,製止落入亂軍手中,真是難能寶貴,該當賜與重賞。”

徐光啟與孫元化都是上海縣人氏,又都是耶穌會教徒。孫元化還是徐光啟的弟子,有這麼密切的乾係,當然心繫孫元化的安危。

周延儒也提早一日得知此報捷文書內容以及賄賂銀一萬兩,奏捷文書中提及孫元化有提調之功,這對於深陷是非旋渦的孫元化非常無益。皇上究查罪惡之時便可用此功績擺脫,是以欣然接管平度州汛營守備馮檢饋送的紋銀一萬兩。

崇禎俯視著閔洪學道:“卿之高見有何與眾分歧,可殿前奏來。”

周延儒目視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徐光啟,但願這位德高望重的三朝重臣出麵,為孫元化講解幾句。

不交部議,而直接在召對上推舉比較鮮見,由此可見崇禎聞聽這奏捷的歡樂之意。

奏捷文書中提及孫元化調劑之功,但是崇禎卻視而不見,顯見對其討厭程度已經很深。

溫體仁轉首對吏部尚書閔洪學表示,閔洪學天然清楚溫體仁之意。

待王承恩稍顯鋒利的嗓音愣住,崇禎掃視著文華殿內浩繁大臣,緩緩道:“平度捷報上說,登州海軍戰船已被安然轉移到一處新近修建的軍港以內。對於海軍戰船將來的歸屬,以及建功之人如何封賞,眾位愛卿有何高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