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太子_第十六章 國稅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羅應儒鄙人側,忙不迭的謝恩,他明天大膽直刺先帝之非,卻得了太子如此信賴,心存感激之下不覺歡樂鼓勵,卻耳聽得朱慈烺對他說

方嶽貢久在內閣,天然也曉得如許的環境,他不由輕聲問道

“下臣覺得韃虜騎射勇猛,應更加正視火器,重修火器局......“

日過中午,他也不歇息,就在馬車上召宋獻策和各位大人,搞個“經筵日講”,這本是為天子講授經義的端方,向出處飽讀聖賢書的大臣充當講官,朱慈烺卻多多扣問民生經濟,農林水利,兵備軍務,常常讓翰林出世的方嶽貢李遇知等人瞠目結舌,不知如何作答。暗裡裡不由腹誹這那裡是甚麼經筵日講,清楚是平台召對,不,馬車召對。

夜來晝往,又是五日已過。朱慈烺君臣一行,雖是老長幼少,但大家都有車馬代步,日夜趕路辛苦些,一日也可行得百餘裡路程。前日裡已過了保定府,間隔真定府也不過一日路程了。

朱慈烺說完,便淺笑著向大師掃去。上麵眾臣圍在一起,卻一時都不說話,要曉得有明一朝,因言開罪的人太多了,每年”廷杖“之下傷殘了多少不畏皇權的大臣。現在太子小爺去如此立下端方,大師一時之間不能適應,都不由低頭深思揣摩。卻見戶科給事中羅應儒抬開端來,躍躍欲試。

.......

馬車持續前行在廢弛的官道上,向南邊遲緩卻又果斷的進步,朱慈烺和眾大臣的切磋還在樂此不疲的持續,承載著國度的複興但願,也跟著馬車的進步而垂垂到臨。

“黨爭禍國殃民,各黨爭相掠取京察大計,相互排擠,於國大害.....“

”那天然是有。萬曆爺爺時,首輔張居正清丈天下土地,天下得地,總計十一億畝,每年產量,當有十四億石之多。而我大明田租定額不過二千六百餘萬石。可為何朝廷為了數百萬兩銀子還要左支右絀,四下要求?那就是因為官紳托庇,有功名者,減免租稅,不必徭役。朝廷大部分的地步都在豪強富紳之手,江南江北,掛千傾萬傾牌的不再少數,可朝廷,一個子都不要想從他們手上拿到,隻能全將租稅轉嫁於升鬥小民。臣請太子考慮‘攤丁入畝,一體納糧’,則國度危急可解,億兆百姓可安。“

”羅大人,曆朝曆代中,田租幾近是朝廷歲入的重中之重。想那升鬥小民,日日耕耘不輟,不過換來充饑罷了。豪商富商南貨北殖,倒是積下金銀無數。這國度整武備武,安民保靖,本領保全了他們的繁華,國難當頭之時,他們也需很多多分擔。先帝不欲與民爭利,免了商稅,可孤以為,繁華貿易,收取商稅纔是稅賦正道。羅大人製定國稅之時,要細細考慮此點。孤信賴,不出十年,我大明即便不收一文田租,也可國富民強,府庫充盈。諸位大人對於國度危亡,另有何觀點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