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久慕鴻才,緣慳一麵。今冒昧致書,以請教誨。現至乾天怒,民氣沸怨。黔黎淪為盜賊,社稷置於動亂。畿輔腐敗,先帝以身就義,韃虜犯邊,祖宗陵寢俱驚。有國三百年來,大禍莫過於此。臨軒涕下,哀慟何如!孤不慎淪陷於敵,幸上承祖宗之庇佑,下賴兩班之戮力,得以安但是退,已自保定府南下。然宗社危亡,間不容髮。無有驅伐,何申國威!孤自當克成大統,重振朝綱,率忠勇慷慨之師,收淮北淪亡之地。然當今海內板蕩,烽火遍燃,乃至宵小反叛,大乾社稷。
“太子此信,曉之以大義,動之以厚祿,左良玉若見得太子手書,必定星夜來援,我等安危便可無礙。”
朱慈烺還真不曉得這很多細節,宋獻策見微知著,看來這湖廣要地,還真不是不能獲得。
”哦,不知有何機遇?“固然朱慈烺熟諳汗青,把握浩繁先進理念,可論起這闡發起天下局勢,窺破行事關頭,本身比起宋獻策還是不敷看的。
”如果傳信還未到南京,便已改地換天,又該如何是好?“
”至太子淪陷北京,至今已有多少光陰了?“
“但是左良玉鎮守武昌多年,他豈肯讓孤等閒得了湖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