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血淚_第12章 袁應泰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個朱童蒙,與熊廷弼類似,文武雙全,腹有良謀,戰不畏死,膽氣沖天。他平生清正廉潔,忠敬愛國,但他有一個和其他官僚不異的特性。就是他也看不慣熊廷弼的做派。

熊廷弼坐鎮遼東之時,遼東的局勢逐步穩定。本來投降清軍的明軍,一見勢頭有變,大部分人就想再返來。他們以思鄉之情,聯絡熊經略,但願能夠給他們一個改過改過的機遇。

朱由校固然是個文盲,對於治國也不是很明白。但對於臣下扯淡也聽很多了。他從朱童蒙的話中,還是聽出了一些意義。

逸晨與王小虎地點的步隊在廣寧衛待了不到兩日,便被派往火線重鎮瀋陽城。

賀世賢,榆林衛人。幼年時,隻是地主家的一個小廝,厥後一次偶爾的機遇被九宮山白鶴堂一代弟子童生看中,拜在門下,做了一名俗家弟子。賀世賢學藝三年,習得一身的好本領。

這一日師父童生將賀世賢叫道本身的跟前:“世賢啊,你入廟門已經三載,現在是下山的時候了。”

守把瀋陽城的有兩位總兵,賀世賢與尤世功。

天啟天子聞言,很對勁,剛要退回熊廷弼的辭職陳述。

尤世功與賀世賢固然友情莫逆,但在脾氣上卻有很大分歧。他腦筋沉著,心機周到。(有點像三國期間的王平)

恰逢此時,總兵何光先貪冇軍餉,被袁應泰抓了一個正著。袁應泰立即就把何光先給斬了。

天啟天子眨巴眨巴小眼睛,想了想,就同意了。剛要下旨讓這三位嘴皮上的能臣,前去遼東查對辦竟,卻被人給攔住了。

天啟天子思慮再三,決定服從殿內大臣的分歧主張,讓熊廷弼第二次回野生老,讓大明的臣僚們也消停消停。改派為人謙恭,分緣極好的袁應泰來代替熊廷弼擔負遼東經略。

天啟天子一再嘉獎袁應泰,並奉告他:“愛卿儘管在火線放心兵戈,火線的事不必憂心。”

吳、楊二人在天啟天子的麵前果斷反對,天啟天子冇體例,因而改派兵科給事中朱童蒙前去。

袁應泰方纔升任遼東經略,就忍不住想嚐嚐尚方天子劍鋒利不鋒利,鋼口好不好。

賀世賢自參軍參軍以來,作戰非常英勇。他累立軍功,從一名流兵,敏捷升為瀋陽遊擊,後升至遷義州參將,瀋陽總兵。

但是馮三元、魏應嘉、張修德等人還冇完了,又連章極論熊廷弼的不對。看這架式,熊廷弼不死,這三個吃飽了冇事乾的官員決不罷休。

袁應泰任兵部侍郎的時候,就賣力遼東的兵員、兵器、糧草寄養、火炮等軍需供應,一貫兢兢業業,深受熊廷弼的信賴。在熊廷弼及其他朝臣的保舉下,代替原遼東巡撫周永春(回家奔喪,守孝),巡撫遼東。袁應泰對熊廷弼的話向來言聽計從,唯獨對熊廷弼不讓災黎進城心胸不滿。

袁應泰遭到天啟天子如此看重,打動不已,下定決計要大乾一番,以酬謝天子的知遇之恩。他上疏天啟天子:“這一次如果不能安定遼東,臣就不返來了。同時我但願朝中文武百官不要在前麵扯我的後腿,拍我的板磚。有哪個朝臣以各種來由不支撐我的後勤事情的,格殺勿論。”

熊廷弼是氣昏了頭,但朝堂上還是有人復甦得很。禦史吳應奇、兵科都給事中楊漣一見熊廷弼如此行事,立即暗高傲罵:“熊廷弼啊,熊廷弼,你小子情商低也就罷了。如何關頭時候,連智商都這麼低。如果讓此三人到遼東巡查,雪都能說成黑的。恐怕你熊廷弼再無翻身之日。”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