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尋道記_第六十二章不以境界論高低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謝銘舟一看,雖不熟諳這是甚麼掌,但看他腳踩九宮,要讓開卻也不難,不過他並不躲閃,想試下自已的功力到底如何。因而依了反九宮的步數踏了上去,手上使出的恰是混元一炁太極拳。

不過謝銘舟仍然不能練習,它的起點要求就是“化身”以後。

三豐祖師也隻是把這太極之理悟得更深,使得他這一門的太極拳傳播更廣,以是纔有這個說法。

謝銘舟翻閱了半天,發明那些輕易修煉的小神通,對自已並冇有多大用,而對自已有效的,又因為境地題目不能修煉,心中不由大是愁悶。

他把本來修煉的丹法和現在的禦千河功訣比較了一下,感覺修煉的體例固然分歧,但終究的目標都是一樣。

這一翻就去了半天時候,接下來謝銘舟就沉浸進了禁製、陣法和符籙當中,這三者互不統屬,卻又互有關聯,他乾脆把它們都放到一起來參詳,但願如許能獲得一點分外的收成。

現在兩人已經即將挨近,收回的真炁把頭髮鬢角的髮絲都吹得飛揚起來。

二人相互接了一招,都感覺對方真炁薄弱,本誌道人本來使了八分力道,卻不知謝銘舟隻使了五分靈力,他陡的把功力提至極處,使了一式“風輪劈掌”。

本誌道人道:“那便獻醜!道友重視了。”說乾休上使了一套掌法,往謝銘舟撲了過來。那真炁四周滿盈,吹動得四周的草木“劈啪”作響。

說到化身,都感覺是大法力者的身外化身,開端的時候謝銘舟也是如許以為,但是有了禦千河的報告以後,他才感覺化身這個詞纔是對有了元嬰的修道者的最好描述。

但總的說來,不管你用了甚麼招式,靠的還是最根基的“力”,如果力量不如人,能力再大的招式也用處不大,你打人家不疼,人家打你倒地。

有了元嬰,即便肉身被毀,也能再次奪舍重生,這不等因而有了一個化身?以是謝銘舟才以為用化身來描述這類境地更加公道!

本誌道人一招“進步三穿掌”劈臉蓋臉就往謝銘舟號召,謝銘舟也不躲閃,一式“頂風撣塵”往麵門一拂,勁風鼓盪,二人還相隔甚遠,就收回嘭的一聲,本誌的道袍都裂了開來,連退了三步。

“且讓我先看看高道的手腕,道友不需部下包涵,儘管極力使來便是。”

師父一句經文說出來,聽到的人能夠有很多瞭解,隻要悟到本質才氣有所收成,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小我,這個時候就隻要看自已的資質了。

對修道之人來講,要緊的就是功力,功力深厚的大能者,信手拈來都是招,隨口而出便是法!

既然來者不善,自已該有的禮節也有了,接下來也就冇有需求在那兒假裝客氣,直接先分個高低再說。

那道人打了一個頓首,方纔緩緩說道:“貧道乃是全真教下重陽祖師一脈,長白山接天觀先師諱複微真人名下弟子本誌,前日雲遊路過此地,因聽得道友道法高深,特來請教一二。”

實在若論起境地來,本誌道人還要高出謝銘舟一籌,謝銘舟剛結神丹,而他已經神丹大成。

但這些都要一步一步地實驗纔會有終究的成果,在這院子中當然不可,他也隻要先漸漸地理清一下思路。

謝銘舟因何如此?隻因他從剛纔本誌道人話中,已經聽出了不平常,試想哪有一見麵,坐也未曾坐,茶也未曾飲,便開口要請教道法?這清楚就是來找費事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