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尋道記_第七章峯迴路轉現元神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他現在麵對入道以來的第一個大關,能夠翻越疇昔,就進入天賦之境,如果不能,那他能夠這一輩子都在這個境地盤桓。

王三麻子連同銀子送過來的,另有那塊玉佩,當時謝銘舟聽王老頭曾附魂於上,便覺此玉不是淺顯的東西,趁便討要了過來,此時拿來一看,隻見這玉佩質地上乘,是上等的羊脂白玉,兩麵均陰刻有紋路,粗看象符,細看又不是,多看一會另有點目炫狼籍的感受,拿在手上隻感覺溫潤舒暢,底子冇有附過魂的那種陰冷。謝銘舟參詳不透,把它放進懷裡先收起來今後再說。

到得江邊天已擦黑,遠處漁船上的燈火,星星點點,江水嘩嘩,不時沖刷著堤岸,江風拂過,謝銘舟才感覺胸悶稍輕,連丹田的真氣也凝實起來,不再有鼓脹的感受。

固然不明白這元神到底是如何修煉得來,但他很清楚這就是元神!

據師父所說,當“化神”之時,會有一點天賦真陽生,這點天賦真陽來得極其俄然,呈現的體例也各不不異,“偶然胸腹爆熱,偶然頭如雷鳴,偶然**跳動,不一而足。”這個時候,就需求師父在一旁看準機會,用天賦真炁幫忙門徒導引天賦真陽到下丹田處,與在此處的真氣相融,“龍虎交會”構成丹坯,而後養之成初丹。

第二日這事就傳了出去,很多人跑到王三麻子家門口看那太極圖。那日過後王三麻子一家也冇再瞥見他爹,但他仍然不敢粗心,請謝銘舟選了穀旦,修墓立碑,又做了三天法事,給謝銘舟奉上一百兩銀子,方纔放心。自此城內公眾都佩服於他,不管老幼都以“先生”稱之,不呼名字。

漸漸地,四周那一片昏黃翻滾起來,溫度越來越高,仿似地肺岩漿,緩緩地湧動……湧動,終究,它停止了翻滾,卻又開端收縮,越來越廣,不知過了多久,又開端收縮,越來越緊,越來越小,終至不見。

謝銘舟來到那棵大柳樹下,垂簾閉目,默誦了幾遍清心咒,無思無慾,呼吸漸趨於無,心神沉浸入了胎息當中,緩緩來到一個不著名的處所,四周朦昏黃朧,非黑非白,也不是其他任何一種色彩,說不清道不明,他不曉得自已是以一種甚麼樣的體例存在。

待得那氣珠進長強,入中樞,上身柱,再“身背直,鬆頸項,清氣升,濁氣降,意守百會攝元陽。”那氣珠從尾閭滾滾而上,所過之處就象艾草灼過,隻覺一片曖洋洋,直抵百會穴。

謝銘舟心神突地一緊,心神退了出來,這一頃刻,隻覺下身玉柱“撲撲撲”連跳三下,他曉得這是那活兒來了,趕緊按師父所教默唸口訣運功導引:“縮陰提肛,意守尾閭。”

謝銘舟心神醒轉過來,才發明本來是下起了濛濛春雨,那雨絲在樹葉上積得久了,凝成一滴水珠,正正滴落在那百會穴上!

如果冇有師父看顧,除非身具大聰明大毅力之人,纔有勝利的能夠,絕大多數人都隻要兩種環境,一是導引不成,天賦真陽漸漸消逝,今後根基再不成能感到到“陽生”。二是導引不成,天賦真陽爆裂,打擊筋脈,形成毀傷,嚴峻者可傷人道命,這就是所謂的走火入魔。

自古以來,諸多修道練武之人,都宣稱自已達到天賦,但實在這隻能稱作“偽天賦”,和謝銘舟現在差未幾,也有各種不成思議的服從,但是不管你修煉甚麼功法,隻要不能感到一陽生,就不算入了天賦之境!道家道指正宗功法,另有十之八九不能出境,何況其他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