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尋道記_第十章覓得桃林藏峰頂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謝銘舟跳了下去,順著樹乾爬到山壁,拂開上麵密佈的藤蔓,一個陰暗的山洞閃現出來。他扯開藤蔓,陽光暉映出來,看得清楚起來。山洞入口並不大,洞壁很平整,冇有泥土,一看就曉得是人用刀斧之類利器開鑿出來的。

謝銘舟探聽清了自已想要曉得的事情,老婆婆也就回房安息,本要叫兩個孫子和她一起睡,騰出床鋪來給謝銘舟,謝銘舟天然執意不肯,抱了一捆乾麥草,鋪在堂屋打坐入定。

石壁前麵竟然是一間石屋,左邊一張白玉床,靠牆邊是一張玉桌,上麵放了兩個玉匣,貼了符籙。石壁上嵌了一盞燈盞,托的卻不是燈,而是一顆夜明珠!正收回濛濛的白光,除此以外再無他物。

不知不覺,他在這山中已轉了十天不足,元神煉得極其凝實,也可出竅數丈,並且不消入定也可出竅,隻要動機一動,頃刻之間周遭數丈以內,蛇蟲鼠蟻一舉一動都瞭然於心,已經開端練成了一絲神念。

傍晚時分,謝銘舟站了起來,向湖邊走去,想看看落日下的湖景,還冇走到湖邊,就聽到有人說話,神念一動,倒是兩個農夫在湖邊安籠子捕魚,他走疇昔和那兩人閒談起來。

謝銘舟鎮靜起來,這石屋恰是他想要的處所,既然自已要住這兒,那就不能粉碎這個石門。想到這兒,他元神馳石門內一散開,頓時就明白這構造就在那四句詩上,但要如何翻開,還要費點時候參詳。

他走了出來,發明山洞並不深,三丈不到就呈現一堵石壁擋住了來路,動機一動,元神出了竅,直往石壁而去,隻見石壁上陰刻了四句詩:“劉道真人亦不幸,徒留術法待先人。馳驅為此不修命,三迷我生丹不金”。

眼看天氣已晚,兩父子籌辦回家,請謝銘舟一起到家裡安息,謝銘舟道:“我就在這湖邊打坐便可,明日一早就要走,不必費事。”那農夫見謝銘舟偶然,又客氣了一番,方纔奉告而去。

腹內真氣也是可喜,狀若鵝卵,又如凝脂,一舉一動之間真氣自布,不需象本來那樣還要用心神變更一番。

山間公然也有幾間寺廟,倒是人少廟小,最大的一個廟也隻要三個和尚,且麵黃肌瘦,在這亂世當中,自已都吃不飽,誰還會有那閒心餘力來禮佛參禪?另有一間道觀,有兩個道人,但都不入天賦,一看就知不是得道之人。

謝銘舟一看,就曉得這上麵必定有人居住過,這果樹明顯也是彆人栽種,但是找遍峰頂,也冇瞥見有人居住過的陳跡。謝銘舟迷惑起來,沿著崖邊漸漸尋覓。

這日謝銘舟翻上一座山嶽,麵前俄然一亮,瞥見一彎湖泊。在藍天白雲之下,在四山環抱當中,這汪湖水就象一塊碧玉,顯得那麼翠綠,在陽光暉映下,波光粼粼,一層層緩緩泛動出去的水波,就象悄悄拂動的綢緞,幾條魚兒蹦出水麵,濺起幾朵水花,湖泊四周綠樹青山,固然謝銘舟這幾日見慣了山川,也忍不住要讚歎起來。

終究,在離崖邊兩丈多高的處所,謝銘舟發明瞭古怪,那上麵長了兩棵鬆樹,一左一右極其對稱,且大小形狀也相差不大,不象是野發展成。

這兩人是兩父子,就住在湖邊不遠處,首要還是以蒔植為生,偶爾撈點魚蝦,捕隻小獸,在這湖邊住了三家人,都是沾親帶故。

山頂很寬廣,但並不平坦,長滿了各種樹木,鬱鬱蔥蔥,兩人合抱的大樹多不堪數,大多都是果樹,並且種類並不但一。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