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_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李嘯,你這般話語,固然說得朕頗是心動。但是,朕卻還是實難簽下,這份丟儘了我大明臉麵的屈辱和談啊!想來我大明立國二百餘年,何其剛烈不平,縱有土木堡事情這般詭譎險情,卻還從未有與韃虜屈膝媾和之事。今番朕身為大明天子,卻不得不向一個忘恩負義叛變大國的蠻夷之邦屈膝乞降,那麼,朝臣會如何看朕,天下士子與百姓,又將會如何看朕?而朕身後,卻複有何臉麵,去見列祖列宗啊!”

直麵楊嗣昌探聽的眼神,李嘯終究還是淺笑道:“楊尚書,正所謂儘人事聽天命,我們做臣子的,隻要能儘自已才氣,去為君上分憂,便是儘了本份。至於皇上究竟做何觀想,李某卻亦是難知聖意啊。”

“赤鳳伯,以你看來,我們還能說動天子同意媾和麼?”楊嗣昌的聲音很低。

李嘯見天子心動,趕緊趁熱打鐵:“皇上,自古以來,事難成而易敗,功難建而易毀。想來古時那越王勾賤,願嘗吳王糞便而屈辱求存,終究臥薪嚐膽十年積聚,終究一舉滅吳,一雪前恥。陛下乃是多麼賢明神武的天縱之君,這般忍辱負重的事理,更是無需微臣多言。”

宣旨寺人在收了李嘯贈送的50兩銀子的程儀後,便一臉笑容地奉告李嘯,皇上欲召李嘯進京,扣問與清廷媾和的詳細環境,讓李嘯跟從自已,一道返回京師當中。

見天子想用這個話題為自已摭掩,李嘯毫不客氣地亮瞭然自已的觀點。

暗淡星光下,站在暗中沉寂,隻要聲聲微小的刁鬥聲傳來的都城大街之上,李嘯心下莫名沉重。

崇禎悄悄地點了點頭,便道:“李嘯,朕且問你,我大明真要與那清人這般媾和,才氣存續國本,匡扶國勢麼?”

“皇上。。。。。。”

聽了李嘯的話語,崇禎微眯起眼睛,他淡淡地說了一句:“愛卿,那宋朝當時這般慘狀,與那金廷簽下和議,倒也算是情有可原。隻是,現在我大明幅員萬裡,軍兵百萬,乃是一等一的天朝上國,比那殘破得隻剩下半壁江山的宋朝,卻要強上很多吧?”

終究他輕歎一聲,將這個敏感而沉重的話題叉開了去。

李嘯本覺得,能夠自已隻能在這山東之地,靜候京師傳來媾和勝利與否的動靜,卻冇想到,自陳子龍返回山東後,又過了八天,便有宣旨寺人,快馬從京師前來登州城中,令李嘯進京覲見天子。

李嘯聽懂了崇禎這話的弦外之音,他複向崇禎沉聲道:“陛下,恕臣直言,我大明現在的處境,實在並不比宋朝強多少。那宋朝與金人媾和之際,固然國度殘破,僅剩半壁江山,但國中尚無大範圍的流賊反叛,國中局勢尚是穩定。而我大明,自崇禎初年以來,流寇苛虐四方,攻州克縣,殛斃百姓,中州各地一片腐敗,迄自本日,猶然未知動亂何時能停歇。而關外的清朝,固然其權勢之大,未可與金朝比擬,但其現在,已並我遼中遼南,又征服了蒙古諸部,亦是幅員廣漠,群眾數百萬的大國,與昔日起勢之際,斷不成同日而語。且自崇禎初年以來,清人已有三次入關,擄掠了我大明無數的金銀財寶,糧食布匹,百姓牲口,對於我國的風險,比擬金人侵宋,卻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這內有流賊殘虐,而有清虜擄掠的環境下,我大明現在的境遇,怕是連南宋亦多有不如!”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