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皇萬歲萬歲千萬歲!”
張鳳翼再拜道:“微臣謹遵聖諭。”
“稟陛下,臣已皆傳令下去。遼東抽調的北地兵馬,寧遠總兵吳襄與山海關總珍尤世威二人,各率軍一萬,告急入援大同,另有前鋒營副總兵祖大樂,批示僉事祖寬二人,率軍兵五千,入援宣府。而從山東南直隸等地調來的南地兵馬,尚在告急趕往京師之路上。鄙人已傳令,待其入得京師後,便再同一安排,派往北直隸或宣府等地,以拱衛京師,確保韃子不得犯境京畿。”
宮中熱浪翻湧,熾烈襲人,內裡那幾排被熱毒太陽曬得蔫頭蔫腦的槐樹中,蟬聲嘶鳴,聲聲不歇,尤添了讓人煩躁的暑熱。
“那你說,現在情勢如此,卻當如何措置二人?”崇禎逼問了一句。
七月初八,皇太極與貝勒豪格、阿巴泰親率兩黃旗、漢軍兵、孔有德部天佑兵、尚可喜部天佑兵,一同犯境尚方堡,一樣從宣府往朔州一帶燒殺劫掠而去。
而宣大總督張宗衡,宣府巡撫焦源清,大同巡撫胡受惠,山西巡撫戴君恩等人,因為抗韃不力,皆遭到了大怒不已的崇禎天子親筆諭令的嚴辭斥責。
曹化淳,本籍江蘇徐州,明永樂二年家屬搬家順天府武清縣王家坨,十二歲入宮,因為人機靈勤謹,受大寺人王安賞識,被分撥入信王府中伴陪奉養五皇孫朱由檢。朱由檢當天子後,對這位伴隨自長大的寺人豪情極深,親熱地稱呼他為曹大伴。崇禎五年時,曹化淳成為司禮監秉筆寺人,併兼任東廠提督
“九苞,軍情告急,韃子一天不退,朕心一日不安。以朕之見,就不必讓這些南地兵馬來京了。你可傳令下去,讓其敏捷自行前去需求兵馬之緊急軍鎮,方是要緊。”崇禎天子一臉嚴峻地說道。
“張九苞!你說,你這個兵部尚書是如何當的!現在北邊韃子猖獗,南邊流寇複熾,的確是如同籌議好了普通,共同來對於吾大明。你且說,現在局勢這般腐敗,爾可有何戰略,以拯危局!”
他在奏章中寫道:“漢南流賊儘入車廂峽,本已入死地,剿除可期。何如總督陳奇瑜,卻傳檄停止進剿,轉而接管流寇的投降。臣當時聽聞,便覺大駭!據悉峽內流寇有四萬之眾,哪怕是至心投降,這多麼人的飲食供應,又能從何而來,還不是要四周去剽掠處所!而我軍現在圍殲的官軍,因因連連抽調,隻剩二萬餘人,人數隻要流寇一半。本來仰仗車廂峽之險,我軍兵力尚可恪守,現在把流寇放出車廂峽,的確是放虎入林,釋龍入水,另有何法可製!。。。。。。”
他對張鳳翼道:“九苞,你且平身說話。”
練國事這封奏章,從崇禎天子手中,緩緩滑落於地。
張鳳翼深作一揖:“皇上安排賢明,微臣下去後,便當即對路上那些南地兵馬傳達諭令。”
陳奇瑜為了儘快結束這園地剿匪戰事,命令對車廂峽內的匪寇加大打擊強度,以迫使他們儘快投降。
“韃子犯境連陷州堡,流寇也又重新殘虐,國事這般廢弛,文武官員如此無能,朕養你們何用!朕養你們何用!!”
姚文昌手指虛空,大聲唾罵。然後又頹廢地半蹲於地,一迭聲地哀歎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