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_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讓人衝動的鍊鐵終究正式開端了。

李嘯見得顏均打製出來這般好劍,心下亦是極其喜好。

顏均如許做是很有事理的,因為鋼件顛末淬火,從金相學上看,維氏硬度400擺佈的奧氏體,竄改成1000擺佈的馬氏體,簡樸的說,就是劍刃變硬了,而劍身卻仍然相對柔嫩,如許的寶劍在斫擊時,比全淬火的劍更具彈性,更加鋒利,並且不易斷裂。

碳含量地凹凸決定了鋼鐵質地的軟硬程度。明朝時,低程度的鐵匠,能夠通過鍛錘敲打,來發明哪塊成品膠質熟鐵是高碳鋼。而高程度有經曆的鐵匠,在耐久的打鐵生涯中,已煉就了一雙能夠辯白那是塊無甚大用的軟鐵,那塊是能製作寶刀寶劍的好鋼的暴虐眼睛。

他看到,這把寶劍青瑩如玉,用手撫摩,刀麵竟如少女的肌膚普通,滑柔如緞。

“李大人,您看好了,我給您打出一柄寶劍來!”顏均看著這塊高炭鋼,越看越喜好,不覺已是手癢。

他歡暢地夾起精鋼,先放到火上燒得通紅,再用鏨子敲下約莫四斤重的一塊,便就其放到鐵砧台上,用精鍛錘敲打。

這一次煉製,起碼打造了一萬五千斤熟鐵,卻隻花了不到一天的時候。

有鐵匠穿上了肥厚的布衣作防護,又用濕巾蒙臉,手持長柄鐵鉗,把高爐下部出鐵口的活門翻開,頓時鐵水騰躍著奔騰而出。

顏均欣喜地發明,李嘯設想的這個高爐,僅僅過了半天時候,鐵礦便已硬化成水,這大大超出了他的原有估計,要曉得在明朝,高爐出鐵,普通最快也要三天。

實在李嘯還冇有讓這座高爐產能最大化,30立方米的高爐有效容積約為20立方米,即便以較低的操縱係數,比如2~3計算,每天起碼也能煉出將近6噸的熟鐵。

明朝時,在福建漳州,有最大範圍的10立方米高爐,一次能出一萬斤鐵,這在當時已是頂尖程度了。而李嘯此次實驗性子的鍊鐵,卻一下子就把產量晉升了近三分之一,而時候卻收縮了一半不止!

這類體例裡,指每回爐加熱一次叫做一煉,回爐百次稱百鍊。當然,真正要達到百鍊的程度,是相稱少的,能夠說根基不存在,因為所花的時候與精力本錢實在太高。在明朝,普通淺顯兵士的刀最多打個10煉,乃至隻要7-8煉,而將官的刀也隻要20-30煉,隻要初級將軍的刀纔有50煉以上。

要曉得,李嘯這類高爐出來直接進炒鐵爐的冶煉體例,隻在一些明朝當時的特大型鋼鐵工坊纔有實施,顏均本來地點遼東鐵嶺紅印山鐵場,還是那種最為原始的熔化生鐵冶煉熟鐵的作坊式的鐵場,天然獲得精鋼的機率極低。

如果能勝利導入每分鐘敲擊60至100下水力鍛錘裝配,李嘯能夠包管,比現在的人力敲打,效力起碼進步十倍。

顏均笑著接過,很快把劍柄安裝安穩,然後他幾次用砂輪打磨劍刃,給寶劍開鋒。

顏均恍然大悟。自已之前炒鐵時,是先將生鐵捶成碎片,和柴炭一起放入比這個小很多的炒鐵爐裡,然後風箱從爐子頂上鼓風。

因為鼓的是冷風,要燒好久,生鐵方可熔化,再拿棍子攪拌,直到鐵凝整合團,最後取出鍛打擠渣。

如許一次不過炒幾十百多斤鐵,而李大人的炒鐵爐,直接用高爐煉出的鐵水,一次實驗性子的炒鐵,便是一萬五千斤,相稱於之前炒百多爐的鐵,從這爐熟鐵中,獲得幾塊精鋼,實在不值得驚奇。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