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巨宼逆襲_第九十章民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還好大興軍來了,他們派出很多人在本地老百姓的帶領下到處找尋這些人,要他們返來種田,並且還發放施助糧食、種子和耕具,並且稅賦隻是二十稅一,其他再無苛捐冗賦,就連徭役都冇有,請的民夫都有八錢銀子的月餉,如許的功德到哪兒去找?

中國人的風俗,過年就是打賭聽戲、吃喝玩樂。大興軍將士多數都是貧苦出身,冇有耍錢的弊端,也請不到唱戲的伶人,現在能做的就是大吃大喝。

夥房的人都是從老營裡跟過來的,精美小菜不會弄,但大鍋肉大盆菜還是整得有滋有味,不過還是以臘肉為主,生豬實在是買不到,桌子上獨一的那盆回鍋肉,還是栓柱前兩天帶人去山上打的野豬,專門留到明天來待客的。

等李元利這兒忙完了,一大幫子人又讓他把太後請出來給她叩首拜年,紅包還是他出,一下又去了一大堆,幸虧本年不差錢!

“立春雨水到,夙起晚睡覺”,又是農忙季候!

李元利走進營內一看,不由得啞然發笑,這還真是馬屎外頭光!內裡高達三丈的圍牆滿是用大塊的城磚來建成,城樓、女牆、垛口、角樓,乃至連馬道都一應俱全,營內卻如同一個超等大的工地!

敘州大營離敘州另有十餘裡,在一個名叫沙坪的處所,這兒陣勢平坦,南靠長江,並且地盤肥饒,既合適駐兵,又合適屯田,實在是一塊不成多得的寶地。

既然插不上手,李元方便決定到各地去巡查一番。敘州大營本身還冇去過,此次也得去看看。

李元利卻一點都幫不上忙,他上輩子固然出身於鄉村,但從小就在黌舍讀書,然後就是從戎、兵戈,還真冇有做過農活。

不管甚麼年代,最苦最無助的就是老百姓,川中的百姓也是如此。東虜來了,剃頭令下留髮不留頭,他們隻得剃了頭髮,可轉眼南明軍又打來了,對這些剃了頭的東虜順民深惡痛絕,略不快意就唾罵毆打,乃至砍了頭去冒充軍功也冇有人替他們撐腰,他們不躲到深山老林裡,哪兒還會有甚麼活路?

……………………

長江邊上,一溜兒排開的水車和水磨“吱吱呀呀”地響個不斷。大營內裡,馬騰雲把長江水引過來繞了一週,構成了一條護城河!

離敘州另有五六十裡,敘州大營放出的哨騎便發明瞭他們,李元利禁止了他們歸去報訊,也冇有再在路上擔擱,徑直往敘州府而去。

壟耕蒔植的特性就是能夠讓地盤同時播種同時療養,再加上中間輪耕蒔植豆科作物彌補泥土的氮肥,年年耕作都不是甚麼題目,在化肥冇有出來之前,這時的糧食畝產量已經算是很高的了。

李元利此次巡查,並冇有行文告訴任何人。一起跋山渡水,看到了很多春耕的老百姓和大興軍兵士,看來政務司新建立的鼓吹處結果很不錯,有很多人又回到了自已本來的故鄉重新開端新的餬口。

幸虧劉體純當初找的這個院落夠大,不然還真安排不了這麼多人,太後奶奶和黃氏在後院,親兵們占了兩進院子,李元利和將領們就在正廳擺了兩桌。

大興軍說他們是老百姓的軍隊,還真是冇有哄人!他們幫老百姓造水車、挖水井、開水溝,家裡冇有壯勞力的還幫種地,不但不收一分銀子,連喝水都是喝本身帶的!倖存的老輩人都說,活了一輩子連聽都冇傳聞過如許的軍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