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巨宼逆襲_第六十四章圍城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標下在!”

他十多歲就跟從張獻忠交戰南北,算得上是一員帶兵十多年的疆場老將,但直到現在,卻仍然隻能看到敵我兩邊大要上的情勢。

王複臣此人確切有些本領,固然到處和他唱反調,但軍令之下,哪怕他陽奉陰違?

順治元年,也就是崇禎天子吊頸那一年,張獻忠帶領四十萬大西軍挺進四川,一起勢如破竹,連克重慶、瀘州在內的四十七州縣,接著又攻破CD、綿州,張獻忠親率大西軍主力與大順軍爭奪川北地區,大順軍守將馬科被迫率軍退往漢中,李定國(當時還叫張定國)隨即進駐保寧,劉文秀也是在這段時候內駐紮於保寧。

先前的時候,吳三桂並不是冇有考慮過撤回漢中,並且還和定西將軍李國翰、四川巡撫李國英商討過後,獲得了分歧定見。雖說就這麼撤出保寧,逃往漢中,實在冇法向朝廷交代,可再如何的也比丟了命強啊。

“其他眾將,隨本王就在錦屏山下找狹小之處搭橋渡江,直插梁山關、地盤關一線安營,與張先璧部首尾相連,務必不能讓吳賊逃脫!等修好各處關隘,雄師同時攻城!千秋功業,儘看目前!諸將務必同心合力,不得懶惰,如有違背,軍法毫不容情!”

敘州之戰之前,他還隻要四萬人馬,敘州大捷以後,連續又有各地鄉紳武裝和山賊流宼來投,跟著一起北上追擊吳三桂,他部下的人馬也逐步增加,現在已經有六萬雄師,在人數上已經將近比吳三桂多出了一半。

可他冇有想想自已這六萬人馬都是些甚麼人!近半是處所武裝和山賊流宼,另有一些南明軍兵痞,隻要少量大西軍餘部才氣夠稱得上是精兵。

實在劉文秀光看大要做出的推斷也冇有完整錯,剛開端的時候,數萬南明軍確切給了清兵龐大的壓力,並且形成了一些發急。清兵在城上看著南明軍占據山頭,旗號獵獵,從錦屏山到蟠龍山,連營十五裡,並且另有戰象這類龐然大物,都是心驚膽戰,吳三桂也大驚失容,脫口而出道:“這回可完了!想走都走不了了!”

以是說,保寧周邊的輿圖就在劉文秀心中,他曉得如果要想完整斷了吳三桂的後路,就必必要把通往漢中的門路全數封閉。梓潼、劍門關、葭蔭關和天雄關都已經派了前鋒軍隊去封閉,現在另有梁山關和地盤關!

“標下領命!”

“標下在!”

熬了半宿,劉文秀終究把圍攻保寧的打算想了個通透,天剛一亮,他就號令擂鼓聚將,數十名將領顧不得擦眼角的眼屎,恍恍忽惚地進了帥帳,再分兩列擺佈站好,強打精力聽主帥有何要事叮嚀。

劉文秀見眾將站定,也站了起來講道:“保寧蕞爾小城,現在我軍乘破竹之勢,定可一舉蕩平,眾將官不必過慮。”

如果人多就能打贏的話,李自成數十萬人馬就不會被吳三桂幾萬人攆得上天無路,上天無門了!

“標下領命!”王複臣也是無可何如,既然劉文秀一意孤行,他也隻能乖乖領命。

劉文秀曉得王複臣不同意四周圍城,想要圍三闕一,這時再提示他一下,如果到時他勇於違背軍令,私行放走吳三桂,那他那顆腦袋也彆想再保得住!

保寧三麵環水,西麵為嘉陵江,東麵是東河和嘉陵江的交彙處,水深又闊,保寧城清兵冇有船隻,萬難渡江,故而劉文秀也用了“圍三闕一”的圍城之法,不過“闕”的就是這東麵這條東河。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