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三十四年,朝鮮謝恩使柳寅吉、崔濂來京師專求楊鎬畫像,當時楊鎬被撤職居河南商丘,柳寅吉千方百計尋得一商丘舉人前去其故鄉,摹得楊鎬畫像,回到漢城後請能工巧匠照畫泥像,置於宣武祠內享用崇祀,由此可見楊鎬在朝鮮朝野間的職位多麼高貴,馬城心中波瀾起伏,且非論援朝計謀上是否精確,卻終歸是打贏了,就義了遼東的楊鎬也曾經光輝過,卻救了一條白眼狼。
第三百三十二章 白眼狼
真真是一條白眼狼,後代朝鮮人彆說不認楊鎬,還將中國視為仇敵,忘恩負義。
宣武祠正中是英魂堂,祠奉壬辰抗倭捐軀的大明和朝鮮的將士,冇有詳細名字和滅亡人數,隻是籠統地拜祭,而在祠堂右邊則是楊鎬的生祠,因為蔚山兵敗,楊鎬遭到兵部讚畫主事丁應泰的峻厲彈劾,說楊鎬“貪猾喪師,釀亂欺罔”,楊鎬是以被撤職,但朝鮮史家卻不以為蔚山之戰是大敗,隻是打擊得勝罷了,楊鎬是大明黨爭的捐軀品,朝鮮軍民對楊鎬充滿了感激和憐憫。
那塊再造藩邦的大牌匾高高在上,在馬城眼中倒是如此諷刺,禮成,大隊人馬回驛館,行至荒漠無人處,十裡外王城中俄然亮起幾處廚子,天乾物燥火勢很快伸展起來,濃煙沖天,驛館表裡一片慌亂。
馬城森然一笑,冷聲道:“三天,本鎮要你朝君臣的解釋,三天後休怪某翻臉無情!”
“走水了!”
兩今後辰時三刻,馬城,鄭安和兩人在綾陽君李倧,和許筠、禹煙等朝鮮大員,漢城府尹的伴隨下前去漢城西北郊的宣武祠,大明使團禮部的十六人儀仗鹵簿前導,節鉞、旗號高舉,儀刀、豹尾槍在陽光下閃爍光輝,導引鼓、雲鑼節拍光鮮,百名鐵騎保護,更有李朝駐軍沿途鑒戒,漢城公眾已知天朝使節駕臨,紛繁出城相迎,但被開原軍士隔絕,不準靠近天使。
馬城看著一乾朝鮮官員梗著脖子,死力抗辯,還擺出一副大呼無辜的模樣,心說這還真是人不要臉,天下無敵,連城下之盟都簽了,還不肯承認投奔了建虜,這朝鮮高低的臉皮真是厚比城牆,睜著眼說瞎話,和後代朝鮮人的德行一個模型裡印出來的,普通無二的不要麪皮呀。
朝鮮,南北計謀縱深長達三千裡,是天然的狹小疆場非常倒黴於馬隊作戰,若李朝君臣故意要抵當,建虜馬隊在山區真是寸步難行,隻是朝鮮北部的山區,就能讓建虜馬隊陷在內裡進退兩難,連毛文龍幾百人馬就能在朝鮮邊疆混的風聲水起,建虜馬隊數次進山圍殲都被弄的灰頭土臉,當年百萬隋軍征朝,就是在朝鮮北部山區被弄的全軍淹冇,戔戔幾萬女真馬隊又能如何。是以李朝君臣底子就不肯意抵當,這身故異國他鄉,挽留了李朝江山的大明將士死的冤呐。
馬城隻是嘲笑道:“既是如此,那貴邦送去建州的貴女,糧食,鐵料銅料,金銀財寶也是假的麼。”
來驅逐天使的李朝官員,百姓都是家住王城的,見火勢越來越大紛繁簇擁著回城救火,開原鐵騎此時俄然發難,人喊馬嘶聲中鐵騎俄然抽出馬刀,長槍在郊野上馳騁,一營馬隊節製住李朝大臣,大隊人馬狂飆突進將李朝駐軍豆割,擊散,對百姓卻視而不見任其連滾帶爬的跑回王城。朝鮮大臣,將領嚇的麵如人色,想嗬叱卻又被虎視耽耽的馬隊長槍逼迫,顫抖著擠成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