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天已拂曉,東方暴露了魚肚色,山窮水儘、萬念俱灰的崇禎跌坐在亭子裡,望著遠處滿城的火光和震天般的喊殺聲,欲哭無淚。
隻見前麵劈麵飛奔來一騎,頓時的騎士神情焦心,不住的打著馬,冒死催動馬。
最後,崇禎長歎一聲道:“罷了!苦我民耳!”
從本質上講,大明的毀滅,他崇禎的確難辭其咎,但他的錯誤在於他的才氣題目,而無關品德。他在最後的遺詔中說的皆諸臣誤朕,倒也不算完整推委之辭。大明的毀滅,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朝廷諸大臣黨爭不竭所形成的。
前鋒的蕭陽正在叮嚀下去安營安息的時候,俄然遠遠聽得一陣短促的馬蹄聲傳來,不由得昂首看去。
天將微明之時,崇禎鳴鐘調集百官,他想看看,大明養士三百年,在此國破家亡之際,可有一人願為大明殉節。
想想也是有夠苦楚的,崇禎作為一國之君,在這國破江山碎的最後時候,隻要寺人王承恩一向伴隨在身邊,與他一同縊死山亭。
信使稱,崇禎五年十仲春初四,李自成率部攻破都城,帝後俱隕,陳屍街頭,滿朝文武百官竟無一人收殮帝後屍體,隻顧跪迎大順軍。
他以本身的生命,給大明‘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的風骨畫上了一個句號。
滿朝大臣皆結黨營私,內鬥不休,才氣本來就不如何的崇禎又徒喚何如?
李自成原亦不準收殮,後顧君恩進勸,方纔命人草草收葬。
但是冇有。一個也冇有。
李自成隨後訪問投降的朝廷百官,四品以下的官員任用了一批對大順獻媚的臣子,其他勳戚、文武官員俱都送到劉宗敏虎帳以內,拷掠討取金銀,大略家資萬金者,則索要二三萬,數略不滿,再行酷刑,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
墨離冷靜聽完,神采凝重,很久不一言。
從他身上的打扮不丟臉出,這是信使,打馬如此之急,可見必然有大事急報,到底出了甚麼狀況?
傳聞當年南宋滅亡之際,二十萬軍民投海就義,而現在大明滅亡之際,卻冇有一人前來伴隨擺佈。
王朝興替,是天下局勢,誰也冇體例。但作為新朝,所作所為尚不如舊朝,讓天下如何歸心?難怪乎李自成進京不敷一月便倉促敗退,這小我底子就冇有一點目光,真不曉得宋獻策、顧君恩等人是如何會將他當作明主的。
隨即命人將太子、永王、定王送往外戚大臣周奎、田弘遇家中。然後讓周皇後與田貴妃他殺。
崇禎最後留下的遺詔,是用鮮血寫就的:朕涼德藐躬,上乾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誤朕。朕死,無臉孔見祖宗,自去冠冕,以覆麵,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那信使所騎的坐騎已經口吐白沫,體力不支倒下,那信使也是精疲力儘,喘著氣艱钜的說道:“將、將軍,快帶我去見大人,都城出大事了!”
通往襄陽的官道上,一條紅色的長龍逶迤其間,在蕭索的夏季裡顯得相稱刺眼。
事已至此,夫複何如?
崇禎的話含混其辭,如許的答案李自成當然不會對勁,為了進一步給城內施加壓力,李自成當即命令持續攻城。
崇禎另有一樣也是絕無獨一的。在中國幾千年汗青中,君主被仇敵俘虜或殺死的數不堪數,但臨危他殺的卻隻要崇禎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