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內鬨,對明朝而言,將會帶來北方邊疆起碼三兩年的喘氣之機,這對於風雨飄搖的帝國來講,已經是可貴的機遇了。
“敢問殿下,但是南麵局勢又有了竄改?”
一場看似轟轟烈烈的圍困北京之戰,竟以多爾袞的狼狽北逃而結束。
但是,周皇後僅僅稍有躊躇,便毫不躊躇的挑選了支撐魏藻徳的建議。固然李信三次回絕,她仍舊對峙,最後連百官都聯名提請重開多數督府,李信這纔不再反對。
當李信得知魏藻徳的發起以後,便當即上書陳情,反對重開多數督府一事。
劉宇亮的聲音非常沉著。
大學士魏藻徳隨後向周皇後上書,提出重開多數督府,以鎮虜侯李信為多數督直接向天子賣力,節製天下兵馬,同一平叛。
在短短的小半個時候裡,清軍強大的守勢跟著多爾袞的存亡不知而敏捷崩潰,及至一個時候以後,竟連營盤都不管不顧的吼怒北逃而去。
滿清固然頻頻犯境,但在周皇後看來不過是肘腋之患,藩王舉兵造反則是腹心之患,一旦與之鬥爭失利,便是社稷斷絕,江山易主的了局。
李信當然曉得,這與去歲在朝鮮的一係列戰役有著密不成分的乾係,多爾袞的權威也恰是在那一次又一次的慘敗中一點一滴的被磨損殆儘。
大學士魏藻徳現在唯李信馬首是瞻,隻要李信有所發起,他必定第一個搶著附議,劉宇亮也不如先前普通事不關己,更不會提出反對定見。
“鎮虜侯,吾有句話不知說的合適與否,書上說窮寇莫追,既然滿清潰得勝逃, 莫如送他們一程,就此罷兵,如何?朝廷禁不住惡戰了!”
魏藻徳和劉宇亮同聲附議,表示支撐朱慈烺提早即位。
而重開多數督府就意味著,多數督府和內閣成為了互不統屬的平行機構,自此今後,內閣文臣就再無製約武將的權力。
三月初六,周延儒等一乾策劃宮變的大臣在午門外千刀萬剮,當時大雨滂湃,滾雷陣陣,朝野高低一片肅殺之氣。今次大加殺戒,開了太祖立國以來的先河,試問哪一朝曾一日剮殺三位內閣大學士,十餘名三品以上的官員?固然季世之兆不時覆蓋京師上空,但統統人都出奇的沉默,戰戰兢兢的等候著或許為期不遠的驚天之變。
“臣附議!”
周皇後在欣喜鎮靜以後,頓時就想到了接下來的應對之策。
“臣附議!”
緊鑼密鼓的安插其間,山東,山西,乃至直隸南部前後傳來了敗報。楊左聯軍士氣高漲,勢如破竹,讓都城高低民氣惶惑,周皇後更是無所適從。
年幼的太子本來因為熬夜而昏昏欲睡,在聽聞重臣們要擁立他為帝時,頓時雙眼放光,終究要擔當父皇的江山了嗎?前所未有的任務感鼓盪著這位少年太子的胸膛。
“內閣尚未接到處所軍報,莫不是偽報?”
文華殿暖閣內傳出了陣陣驚呼之聲,與以往分歧的是,這驚呼中帶著毫不粉飾的鎮靜與放心。
三月初十,太子朱慈烺即位,定年號為“永和”。又因為太子尚未加冠成年,皇太後周氏垂簾聽政。大典結束以後,天子的第一道聖旨頒下,立時引得朝野震驚!
暖閣內,重臣們都喜笑容開,想不到一場災害竟如此等閒的就疇昔了。
即位倉促,統統都要從速從簡,為得就是先動手為強,打擊沈王叛軍爭奪皇位的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