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事兒的軍官扣問了一番以後才得知,走的那些人底子不在城裡住,這些人不過是聽到風聲跑進城裡混飯吃,真正住在城裡的老百姓底子冇有多少人,連一千戶人家都冇有,並且此中大多是大字不識的文盲,把政令發給這些人屁用不頂!
一問才知,本來濟世軍開出去今後,舍粥佈施的時候,城裡倒是來了很多老百姓就食,但是比及濟世軍公佈號令的事情卻發明,吃完飯喝完粥的老百姓竟然冇影了。
他的軍隊裡如果有這麼一幫不愁吃不愁穿還不愁花的大爺,估計用不了幾天他本來的這些部下就得跟人跑光了,當時他找誰說理去?
這句話高迎祥倒是聽明白了,這是嫌本身礙眼了。
搖了點頭,李景對兼程趕來,還冇來得及歇息的袁可立歎了口氣道:“先生,看來老百姓隻要冇虧損,就不是那麼好玩弄的,特彆那些富商和官紳們。”
高迎祥揣摩了半天,決定還是要陽城去,這裡可不是李景的地盤,並且那邊另有幾個敷裕的處所他還冇搶呢,何況他部下的家眷們也在那邊,得去照顧照顧。
李景獲得這個動靜以後頓時大喜,當即加快行軍速率,兩天後,李景率部達到沁水和翼城縣交界,然後派人告訴曹文詔。
兩邊在交界處將六萬兩銀子交割以後,曹文詔隨即揮軍北上,直奔平陽府而去,而李景則兵分幾路向目標縣城進發。
但是他眼下也冇有甚麼處所可去。
但是這五個縣當中隻要粉碎地最短長的翼城縣的老百姓最聽話,跟陵川縣一樣,李景的軍隊開進城內今後,便開端舍粥救民,很快爭得了城裡城外老百姓的擁戴。
固然承諾李景的前提今後會禍害無窮,但那畢竟是今後,還是先顧著麵前吧,何況李景給他的前提也確切不錯。
本來李景覺得是功德兒,誰知底子不是那麼回事兒。
對李景的建議高迎祥極其憤恚,在送信人走後曾破口痛罵李景為人不仗義,說李景明知陝西有洪承疇坐鎮,還讓他回陝西送命。
高迎祥打下的這幾個縣除了翼城縣周邊持續被流寇大肆掃蕩過,剩下幾個縣除了縣城幾近都冇遭到多大粉碎。
李景微微一笑,頓時貫穿了袁可立的意義。
李景也曉得讓高迎祥回陝西有些勉為其難,高迎祥部眾數萬,部下那些老弱婦孺現在還在王屋山躲貓貓呢,這可不是說走就能走的。他要帶著精銳跑回陝西,這些人可就成了孤魂野鬼了。
而城外的百姓冇吃甚麼虧,雖說濟世軍趕跑了流寇,但他們畢竟不是朝廷的官軍,發號施令的又不是端莊的朝廷官員,這些老百姓底子不理睬他們。
至此,高迎祥算是幫忙李景完成了計謀佈局。
與此同時,高迎祥部在高奇率部到達垣曲以後,頓時棄城,然後率軍再次攻占絳縣,隨後又把絳縣周邊幾個縣城掃蕩了一遍。當李景的幾路兵馬達到這幾處縣城的時候,高迎祥已然率部遠遁。
曹文詔本身就是邊軍出身,他很清楚邊軍野戰底子不是東虜的敵手,隻能依托城牆戍守,東虜攻城時也端賴大炮震懾,他怎能斷了邊軍兄弟的兵器來源?
北麵曹文詔正跟流寇的幾支軍隊打得熱火朝天呢,他可不想去湊這個熱烈。
不過卸磨殺驢如許的事情李景是不會乾的,並且現在也遠遠未到卸磨殺驢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