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當今天下立品的底子,孝是百善先,是德之首,有了孝,纔有德行,德行好,其他的都是末節。
鎮靜後聽了,舔舔嘴,微微一笑道:““綠綺”琴出自前漢,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古琴多是用桐木、牛筋、馬尾製成,現在隻怕早已化為腐朽了,寧王何故提起此琴?”
實在不但是這些外臣,便是朱佑樘和鎮靜後二人也不由為之黯然,王恕送書也就罷了,他是外臣,本就是個茅坑裡的臭石頭,歸正也冇人存眷他。但是你身為太子,身為人子,卻也來送書。這書,對鎮靜後又有甚麼用?母後過壽,倒是這般地對付了事,隻拿一箱子書來敷衍,這兒子,畢竟還是冇有懂事。
鎮靜後聽朱厚照這麼說,趕緊撫著朱厚照的背道:“你能說出這番話,母後就已很歡暢了,母後曉得你平時用錢緊,豈能讓你破花財帛去為母後求購珠寶珍物?”
長匣子被寺人謹慎翼翼地安排在鎮靜後身前的長案上,小寺人悄悄地將匣子揭開。頃刻之間,鎮靜後的眼睛亮了起來。
朱覲鈞微微一笑,道:“相傳古有一名琴師,名叫司馬相如,才調出眾,辭賦無雙,琴技亦是名動天下,相傳司馬相如本來家道貧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詩賦極馳名譽。漢梁王慕名請他作賦,相如寫了一篇“如玉賦”相贈。此賦詞采瑰麗,氣韻不凡。梁王極其歡暢,就以本身保藏的“綠綺”琴回贈。這“綠綺”琴,是以名動天下,被時人傳為嘉話。”
一方丈長的匣子由兩個寺人一齊捧著緩緩過來。匣子非常精彩,那雕花縷空的斑紋再配上烏黑的底色,給人一種劈麵而來的漢風。
寺人們將大箱子翻開,很多人刺眼一看,卻看到這箱子裡疊著厚厚的手抄書冊,劉健為首的民氣中不由黯然,本來太子和王恕王大人一樣,也是送書,送書籍無不成,隻是未免太不見誠懇了一些。身為人子的,莫非會不曉得母親的愛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