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全集)_第308章 毀滅之路(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無能出這類事情的人,也就不是人了。魏忠賢的老婆受不了,離家出走再醮了,應當說,這個決定很精確,因為按當時的景象看,下一個被賣的,很能夠是她。

如果你記性好,應當記得這幾位不利蛋的身份:亓詩教,齊黨魁領;趙興邦,浙黨骨乾;官應震、吳亮嗣,楚黨魁領。

我一向堅信,東方不敗是這個天下上最巨大、最傑出,也最有能夠的自宮者。這毫不但僅因為他的自宮,絕無混飯吃、找事情的目標,而是為了中華武學的生長。

但現在擺在無業遊民魏忠賢麵前的,不但僅是個登科名額比例題目,另有一個更加根基的難點――閹割題目。

寺人之以是如此熱點,除了能夠找事情、混飯吃外,另有一個首要的啟事――權力。

他固然是個文盲,卻能言善辯(目不識丁,言辭鋒利),冇讀過書,卻無師自通(性多狡猾),更加可貴的是,他固然身無分文,卻胸懷萬貫,詳細表示為明顯用飯的錢都冇有,還敢跑去打賭(家無分文而一擲百萬),賭輸後冇錢給,被打得餬口不能自理,仍然無怨無悔,下次再來。混到這個份兒上,可算是登峰造極了。但是,地痞魏忠賢,也是有家庭的,起碼曾經有過。

魏忠賢,北直隸(今河北)肅寧縣人,曾用名李進忠。對於魏公公的出身,汗青上一向有兩種說法:一種說,他的父母都是費事農夫,另一種說,他的父母都是街頭玩雜耍的。說法是分歧的,成果是一樣的,因為不管農夫或雜耍,都是貧民。家裡窮,天然就冇錢給他讀書,不讀書,天然就不識字,也冇法考取功名,升官發財。小孩不上學,父母又不管,隻能整天在街上閒逛。就如許,少年魏忠賢成為了失學兒童、文盲、社會無業浪蕩職員。但如許的悲慘遭受,涓滴冇有影響魏忠賢的表情,因為他壓根兒不感覺本身很慘。

勝利自宮後,魏忠賢決定去報名,可剛到報名處,問清楚登科前提,當時就暈了。

地痞都混不下去,人生失利到這個程度,必須豁出去了。經太短期的狠惡思惟鬥爭,魏忠賢建立了當寺人的弘遠抱負,但是,當他決計在寺人的大道上奮勇進步的時候,才詫異地發明,本來要當一名寺人,是很難的。

究竟上,自明朝中期,每年都有上千名合適前提(割過了),卻冇法入宮的寺人(候選)在都城等著。

同一張紙,同一道題目,同一個處所。分歧的人,分歧的腦袋,分歧的手。

地痞的幸運

據史料記錄,這小我言語暖和,臉孔慈愛,是個親熱的胖老頭。現在,讓我們昌大先容:明朝寺人中的極品,寺人軌製的終究產品,讓劉瑾、王振等前輩汗顏的厥後者,比萬歲隻差一千歲的傑出好人、惡棍、地痞地痞的綜合體――魏忠賢。

按照史料記錄,少年魏忠賢應當是個非常開暢的人,固然他冇錢上學,冇法讀書,冇有事情,卻從不唉聲感喟,相稱悲觀。

既然是勞工,就有效工目標,畢竟寺人也有個新陳代謝,老寺人死了,新寺人才氣進。也就是說,每年登科寺人的比例相稱低。

但這類行動,就比如是罵本身的兒子王八蛋一樣,終究隻能自取其辱。他當年的死黨、厥後的死敵劉若愚寺人奉告我們,魏公公不肯提及發財史,是因為違背了寺人生長的普通法度――他是自宮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