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偽君子_第七百三十六章 避禍之策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秦堪笑道:“天塌不下來,就算天塌了,我們也該笑嗬嗬的麵對滅亡。像張公公那樣哭哭啼啼的能處理題目嗎?還不如放鬆表情。好好想個彆例度過危難。”

世人驚詫。楊廷和哭笑不得道:“公爺。都這般時候了,你另有表情談笑。”

“不成能!”楊廷和立馬打斷了他的話,道:“彆說儒家孔聖,哪怕是春秋戰國時的諸子百家裡,也冇出過像你這麼陰損缺德的聖賢。”(未完待續。。)

楊廷和非常驚奇地看著秦堪,饒是四朝老臣,現在他卻涓滴看不出這位權傾朝野的國公到底在這棋盤上佈下了多少棋子。

“你讀的真是聖賢書?”

唯獨張永仍哭喪著臉,錦衣衛說到底還是被天子所用,新皇對位高權重的秦堪或許施以蠶食之策緩緩卸權剪翼,但對他張永可不會這麼微風細雨,眼看司禮監掌印換人就在麵前了,如果被新皇換下,用不著再叮嚀,新上任的司禮監掌印也會毫不躊躇地將他除之,這與仇恨無關,消弭將來禍害罷了。

秦堪的笑容帶了幾分冷意:“我當了十四年的錦衣衛批示使。南北鎮撫司算是我的營盤,這些年錦衣衛內大大小小的短長位置皆由我的親信賴之,就算罷了批示使。我麾下仍有萬千耳目供我差遣,新皇欲以錢寧代我,怕是打錯了算盤,短短一兩年內,無人可代錦衣衛批示使之位。”

“何故解?”

職位決定運氣,不但決定本身的運氣,也能決定彆人的運氣,這就是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真諦。

“這就要問禮部毛尚書了,禮法的事情他最懂,比如……”秦堪垂下眼瞼,嘴角暴露一絲壞笑:“比如,新皇即位,他與弘治一脈的乾係如何論呢?既然當了天子,便算是弘治一脈了,當時他是仍尊興獻王為父,還是尊弘治先帝為父?孔子定三綱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是人倫之禮,新皇焉能不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秦堪笑道:“惟中倒是心細如髮,明察秋毫。”

這一招……可真夠暴虐的,真鬨將起來,以朱厚熜那早早表示出來的倔強性子,還不得拿刀捅大臣們啊?

屋內寂然好久,楊廷和終究突破了沉默。

一向冇出聲的楊廷和神采有些丟臉。

秦堪還冇答話,誰知嚴嵩卻俄然道:“公爺所言,何嘗不是體例,遠走避禍自古便是保身之道,東渡日本既能保百口小,又能遠避京師禍端,儲存有效之身,來年一定冇有再創宏業的但願,隻不過……我們避開了殺身之禍,卻避不開史乘,百年千載後,我們這些人在史乘裡是甚麼名聲,不言而喻,更何況人息而政廢,我們這些年為大明支出的心血無數,如果避而遠走,這統統恐怕都會被顛覆,大明再次規複弘治之前的氣象,我等平生心血和抱負今後化為烏有。以是下官覺得,公爺心中早有溝壑,東渡日本這一策在公爺內心,恐怕隻是下下之策,萬般不得已的退路罷了,公爺,下官所言確否?”

秦堪冷冷一笑,道:“本日大典已畢,不過按皇家禮法,另有些事情冇有昭告天下。”

秦堪點點頭:“錦衣衛方纔奉告我,錢寧和江彬在大典前幾日便與新皇見過麵,至於他們和新皇說了甚麼,無人得知,但是能夠必定……”

張永泣道:“連致仕告老亦不成得,莫非我們真的隻能死在刀下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