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偽君子_第三百九十八章 駕到天津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柳三變宦途不順,平生混跡青樓,有了這個背景,如此瞭解他的這句詞,一定不通道理。

曾經的老下屬,一手把握天下數萬錦衣衛的批示使,現在卻被貶謫天津當了一個小小千戶,並且還落得被白蓮教徒刺殺,幾近喪命的了局。

與三位武將笑談一會兒,秦堪悄悄記著了他們的邊幅,至於為人秉xìng一時倒瞧不出究竟。

城門處,天津三衛的批示使和漕鹽衙署官員已早早等待在此,三位批示使領著各自麾下的將領恭謹立著,城門已被兵丁封閉,百姓軍民不得出入,遠遠瞧見欽差團龍大旗獵獵飄蕩,眾文官武將打起了jīng神,舉步迎上前去。

“剌封平江伯兼漕海運總督,領太子太保陳熊,拜見天使欽差秦侯爺。”

朱厚照的聖旨早在昨晚便有小寺人送到了秦府,府裡高低一同跪聆旨意後才明白。本來家主提早購置年夜飯,隻因又要離京了。

天津位於京師東南邊。離京師隻要二百餘裡,間隔非常近,快馬一rì可至。

…………

如此一派繁華氣象,按理說白蓮教應當生不起事呀,為何廠衛所屬在這城裡幾次折損?

現在的天津城隻是一座夯土和磚牆合建的小城,城外陳舊得誌,一條丈許的土路彎曲折曲直通城門,城頭並無城樓箭樓,一眼望去光禿禿的,此情此景,哪有後代半分人丁逾千萬,繁華之極的直轄市的影子?

對漕道鹽道官員,秦堪也冇細心記著名字,卻特地記著了三衛批示使的名字,三人皆四十餘歲年紀,身著三品武官緋袍,中間繡著老虎補子,神態恭敬之極。三衛批示使彆離是天津衛批示使梁勝,左衛批示使王炎生,右衛批示使馬鬆齡。

…………

領頭的不是三位批示使,竟是一名四十餘歲的文官,秦堪於城門前百丈上馬以後,文官走上前躬身施禮,行的卻不是跪禮。

更令秦堪欣喜的是,大著肚子的金柳也捱不過他的一再要求,終究羞答答地按他的誌願擺好了掉隊的姿式,一聲聲羞不成抑的嬌吟,曉看紅濕處,chūncháo帶雨晚來急……

入城後婉拒了將陳熊漕運衙門後院作為臨時官驛的美意聘請,一乾官員伴隨秦堪來到設於天津的錦衣衛批示使衙門。

天津城裡的錦衣衛批示使衙門是永樂十五年所設,當時永樂天子籌算遷都北平,因而在遷都之前專門在天津設立了錦衣衛批示使衙門,以作為密查京津地區宦海官方輿情的前哨戰,直至遷都以後,又於京師設了南北鎮撫司和經曆司,天津錦衣衛批示使衙門便垂垂式微了,但這個機構卻一向存在,未曾裁撤。

現在天津城的錦衣衛批示使衙門裡住著的是一名老熟人,牟斌。

跨進略顯敗落的錦衣衛批示使司的大門,秦堪的表情冇出處地降落很多。

陳熊拘束地笑了笑,在天津城彆的文官武將麵前他或答應以自大一番,但是秦堪的爵位倒是侯爵,比他又大了一階,更領著令世人聞風喪膽的錦衣衛,又是天子最寵任的臣子,並且現在的身份是代表天子的巡狩欽差……

天津原名直沽。元朝時又改名叫海津,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間,地理位置非常首要,更擔負著京師樊籬的首要感化。

…………

跟著伉儷三人被浪裡最後一聲長吟,搖擺不定的紅燭終究流儘了最後一滴燭淚,掩去了滿室chūn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