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鄭之我是鄭克臧_607.鄭安溏的旅朝日記(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武成十五年仲春丙辰

是日,細雨輕風。

幸虧,沿途的風景讓民氣曠神怡――因為朝鮮三麵環海,以是氣候跟中原江南差未幾,此時正值春耕之際,到處看獲得農忙的百姓,隻是耕牛的數量彷彿有限,隻要家道極好的百姓或是為兩班耕耘的纔有畜力可用,不然都得老誠懇實的哈腰勞作。

並且朝鮮合適耕耘的田土非常有限,南邊稍多一些,但北方卻被連綴的群山豆割,支離破裂不說,並且還數量較少,難怪之前經常傳聞朝鮮百姓有超出鴨綠江、圖們江進入東北開荒的事,朝鮮跟清廷翻臉也是基於百姓越境引發的衝突。

是日,晴和無雨。

武成十五年仲春壬申

陶主事奉告我,朝鮮的田賦實在和中原差未幾,但題目的關頭是朝鮮另有丁稅和差役,這兩項加起來比普通的田賦還要搞,並且兩班都是不征稅不平差的,他們所免除的部分都分攤在了中人和下民的頭上,這就讓朝鮮百姓的日子非常艱钜。自耕農是如此,耕戶更加不堪,隻不過之前冇有第二條前程,以是才隻能半死不活的過著,現在有機遇替我中原商號做工,倒是大部分人都情願的。

賤民!朝鮮另有賤民,這是我冇有想到的,畢竟父皇一早就打消了賤民軌製??????

但我不是來找朝鮮人吵架的,以是終究還是給了錢,但遠本就不佳的表情更加沉重了。

聽到種田人本身吃不飽穿不暖,我俄然有了一個不安的動機,因而便問陶主事,朝鮮的田賦多少?

以是我明白了:或許在朝鮮人眼裡,冇有充足的糧食產出就不能牧養百姓;不能養人,其地就無甚代價;是以,拿一個無足輕重的小島來奉迎東寧和我鄭氏,順帶還能獲得一筆不小的支出,朝鮮人還以為本身占了便宜呢。

彆的,島上的朝鮮百姓也已經全數被遷到雲貴、廣南、北寮、金蘭等地了。現在留在島上的大多是厥後牽來的中原百姓,他們首要處置放牧及為駐軍辦事,以調換從暹羅、越南運來的稻米以及西歸浦鎮守府的拖網漁船打撈上來的大量漁獲。此中奪目的還采買每日多餘的漁獲加工成鹹魚對外出售,很多停靠濟縣港的販子都會采辦一些,運到朝鮮和日本都是一筆不大不小的支出,我因為要扮演中原行商,以是在陶主事的建議下也買了一些??????

我又問道,船埠上的下民為甚麼不去礦山或中原商賈的商號裡做事?

我終究踏上了朝鮮的地盤,一個名叫鎮海的港口。

就算三百文吧,遵循我現在已經曉得的朝鮮百姓的普通支出來看,這已經是一個酒坊伴計一個月的支出,而淺顯農夫一年的淨支出有一貫已經是多的了,可想而知,剝削的短長。

武成十五年仲春戊午

我問陶主事,中原把朝鮮的礦產、林木都拿走了,朝鮮人會不會有牢騷?

但是這並不讓我高興,如果朝鮮到處都是如此的話,中心的財務如何支應?

【寧波府十七號】商船到達了濟縣,這是一個周遭7、八十(夏)裡的大島,南北各有一處港口,南麵的西歸浦港是西歸浦鎮守府統領的軍港,民船不得入內,是以我們隻能駛入北部的濟縣港,如此一來,即是多繞了島子半圈。

濟縣傳聞本來是獨立的小國,厥後為朝鮮兼併,再厥後就租賃給了當時的東寧,終究完整出售給了父皇――據隨行的總督衙門的陶主事說,朝鮮當初之以是用較低的代價就出售了此島,約莫有兩方麵的啟事:其一是因為朝鮮方麵對製海權的冷視;其二則是因為這個島上的泥土有題目地盤存不住水,不能蒔植朝鮮人的主食稻米。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