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柱_第十二章 詩文大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李縉跟在趙清萘身後,由趙清萘引領著,四下轉了一圈,把那幾間房都看了一下,最後選了一間麵積不大,緊靠牆角,最為偏僻的房間,作為了本身的住處。

李縉拿著那捲詩文,也冇擔擱,馬上就去了州衙。

趙清萘的嗓音和順、細緻,非常動聽,唱起這首《青花詞》來彆具一番風味,乃至於李縉厥後都聽入了迷。

“那到時候都會有哪些官員列席啊?我們這裡不是有一個小王爺嗎,他會來嗎?”

“我和他們可不一樣。”李縉說完這話,擺了擺手,“你去拿紙筆來,我念你寫,幫我謄抄首詩,一會兒我就去報名。”

李縉一邊想,一邊下了馬,把馬留在原地,走了疇昔,等進了木棚,他也和其他報名者一樣,甚麼話都冇說,直接把手中的詩文放在了條案上,然後就轉成分開了。

這首《竹石》是清朝畫家鄭板橋寫的一首詩,是一首詠竹詩,讚美的是竹的剛毅,同時又有很深切的寄意。

“如許啊…”

“還要寫上名字的。”趙清萘一麵說,一麵把紙張反轉過來,在後背右下角,寫了六個不大不小的字――龍遊生員、李縉,寫好以後吹乾,把紙張卷好,這才交給了李縉。

李縉抄襲這首詩,可不是因為它有神馬寄意,隻是因為它是一首清詩,也就是清朝墨客寫的詩,抄襲清詩更掌控一點,不然穿幫就糗大了。

“到時候?”李縉隨口問了一句,“你要去那裡演出嗎?”

“公子想插手詩文大會?”趙清萘也冇太驚奇,因為讀書人都愛好參與一些這類的嘉會,“如果如許的話,那我就跟公子說說安陸一年停止一次的這個詩文大會,這個詩文大會的停止日期是每年的十仲春月朔,初三結束,為期三日,在這三日裡,參與者要闖三關,即詩、詞、賦三關,最後勝出之人,1、2、三名,均有彩頭可拿,不過想闖三關,參與者須先參選,呈交一首本身以往所做的詩詞便可,當選方可闖關。”

安陸州的州衙,可不像後代電視劇裡演的那些衙門口一樣,隻要一個審案的公堂,它也是一座‘城’,‘城’牆內有一整片的修建,不過比興王府要小多了,並且隻要一個‘城’門。

趙清萘把古琴放在了茶桌上,伸出一雙凝脂般的纖纖玉手,悄悄撥弄琴絃,柔情似水地唱了起來,她唱的不是明曲,而是李縉昨日讓她譜寫的《青花詞》。

“恰是。”

李縉去趙清萘的雅閣,當然還是要與趙清萘一同譜些詞曲,可他剛在茶桌邊坐定,趙清萘就捧了一把古琴過來,非要彈唱上一曲,要李縉批評一下,李縉也不好說甚麼,隻能洗耳恭聽了。

趙清萘心不甘、情不肯地起家,一樣一樣,把裡屋書案上的紙筆都移到了內裡的茶桌上。

而木棚內則有一張很長的條案,條案後襬著幾把太師椅,有幾位儒雅的老者,正坐在太師椅上聊著天。

“列席者均是州衙的一些官員,至於你說的阿誰小王爺,我也不知他喜不喜好詩文,如果喜好的話,或許會和老王爺一樣來湊上一半天熱烈吧。”

一曲唱罷,趙清萘問李縉:“公子感覺如何?”

趙清萘靈敏地發覺到,李縉插手詩文大會的目標,彷彿有些不純:“你想見小王爺?和一些人一樣,也想獲得小王爺的保舉,謀個一官半職?”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