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蓮仙緣錄_第八十一章 諸道一僧,齊聚養心閣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老衲固然年老,倒是佛光模糊,所到之處,生出一片清淨平和之禪韻,公然是一名佛門是大德和尚,在眾位黃冠羽士當中,非常顯眼。

正在這時,花影深處,蜿蜒小徑之上,緩緩走來一個身材高大佛門老衲,身穿灰色僧袍,壽眉低垂,臉孔慈悲,雙手合十,行動間,仿若流雲,冇有一絲一毫的炊火之氣。

這些各種身分、光環加在一起,便不得不令眾修士嚴格對待了。

這卻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畢竟墨非橫空出世,過分於震驚。諸多玄門修士都因為這位年紀悄悄的墨真人指導而衝破麵前的境地,何況這位龍淵真人墨非墨道兄,還是千年未曾出世的露台山玉霄觀一脈道隱真人的親傳弟子。

有道是遠親不如近鄰,寶鏡大和尚前來插手許真人的進階慶典,卻也在道理當中。

千年之前,三清宮第一代祖師丹陽真人傳道於此地,見此山氣象巍峨,實為開宗立派的佳地,便於此地立下三清宮,廣收門徒,傳下道家玄門一脈。

積翠山固然山明水秀,為濱海省地脈交彙之所,但是卻並非天然之洞天福地。

每一代老觀主把觀主之位傳給下一代時,便會隱於養心閣當中,閉關苦修,貫穿玄門之無上奧妙,與大道遊。

各宮各觀的道友固然曉得三清宮養心閣的來源,倒是甚少有人能夠一睹真容。本日借老羽士許信友衝破修為,停止慶典之機,得以進入這久負盛名的養心閣,倒是心中歡暢。

寶鏡大師乃佛門有道之高僧,見地博識,博聞強識,對於天道的瞭解,很有獨到之處。

養心閣乃是三清宮中重地,普通環境下,非三清宮傳承弟子不得入內。

很多築基真修對於寶鏡大師的到來便是不解,但是轉念一想,卻也瞭然。三清宮與龍華寺也算是近鄰,雖說佛道兩分,信奉有彆,去也並非有甚麼衝突之處。

竹林內,很多築基真修紛繁和墨非打號召。他們絕大多數僅僅見過墨非一麵,但是卻對這個申明鵲起的露台修士印象極深。

厥後跟從著一個白髮老翁和三個垂髫孺子,老翁白髮童顏,麵色紅潤,身穿淡黃色唐裝,模糊中,有一股天然蕭散之氣 ,流轉滿身。

三個孺子俱都俊美不凡,靈動的大眼滴溜溜的轉個不斷,悄悄打量著養心閣中早已來到多時諸位玄門羽士,眼神中,儘是獵奇。

真人見積翠山固然林木碧綠,山川含清暉,但是貧乏了天然造化之洞天福地為依憑。便發揮無窮法力改革天然麵孔,移山轉嶽,納群山萬壑於須彌介子當中,生生報酬造出一個養心閣,作為三清宮立派之根底。

俗話說,它山之石能夠攻玉,固然功法理念有彆,但是修道高深之處,卻也是路路相通,使得與之扳談的玄門真修,也是受益匪淺。

這一日,三清宮後院的養心閣以內,一掃昔白天的清幽,竹林花影之間,人影綽綽。

一些和寶鏡大師熟悉諳的築基真修趕緊起家把老衲人邀到近前,固然佛道有彆,言語當中,卻也是非常和諧。

老衲人寶鏡大師見墨非前來,走至近前,雙手合十:“阿彌陀佛,墨道兄,數日不見,一貫可好。”

正因為如此,三清宮固然冇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當中的任何一處,卻也是能人輩出,千年傳承不斷,綿連綿續到本日,在玄門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職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